意。結果管制委員會未能開啟僵局,只有交給各國政府來處理。最後這個專門委員會始終未能出發到各佔領區去進行調查。
實際上,在指定成立該委員會的時候,英佔區內的退役士兵只有七千名尚待遣散,他們都不是德國人,不願回鄉。還有十萬六千人在服務組工作,三千四百人被監禁著。到1946 年7 月,找到的武器和彈藥約有四分之三已被銷燬,包括所有的飛機,剩下的軍需品大部分需要倒入海內,直到1947 年初才最後處理掉。大約有同樣數量的主要軍用建築物被毀掉,還有一百二十個飛機場移作生產糧食之用。對次要的建築物,由於有一些盟軍需要使用,拆毀工作進展較慢,而對剩下的一部分,是否可以充當和平用途,必須逐個加以考慮,但管制委員會的計劃規定到1951 年6 月完成清理工作。在美佔區,工作大致是平行地進展的。而大量事實證明俄國人把他們認為有用的物資保留下來,並在其佔領區內生產大量軍需品。
在這整個時期內,一攬戰犯仍被監禁在德國以外,其中大多數是在大戰結束階段前被俘的。鑑於當時德國缺164 乏糧食和住房,卻有充分的人力,而別國卻需要勞動力,因此這些人的儘早復員並不被認為是當務之急。例如,在英國,如果沒有戰俘勞力的話,農產量肯定會下降,這樣可以用來援助德國的糧食就會減少。此外,感到擔心的是,把沒有親身經歷過德國崩潰的篤信納粹主義的人倉卒遣返,就會加強德國國內敵視民主的力量。如果認為這種擔心是正確的,只有把親納粹的分子留在國外十多年,才能適當地解除憂慮。可是,英國人和美國人決定按照各人的政治歷史情況來甄別戰犯,對他們之中的許多人,特別是“可靠分子”(也就是反對納粹主義的人),在遣返前給以某種訓練。這種訓練和德國國內教育部門所進行的工作是同時並進的,主要目的是彌補十二年納粹統治所造成的一般知識的缺乏,俄國人則給他們的許多俘虜以不同的訓練,灌輸另外一種不同的思想。
1946 年8 月間,英國人在議會的壓力下,提出了一個從英國遣返戰俘的計劃。對“可靠分子”、因特殊情況應予照顧的人以及具有技能為德國所迫切需要的人,予以優先考慮。第一個月遣返三千人,以後的平均遣返人數增加到每月一萬五千人。那年9 月,估計在英國適合遣返的戰俘有三十九萬四千人,在英聯邦其他地區還有五十萬人;在中東的戰俘,由於缺乏運輸工具,遣返特別成問題。在俄國的戰俘,估計為八十九萬(1947 年3 月莫斯科會議上官方發表的數字)到三百五十萬人;如果後一個數字過高,那麼前一個數字肯定太低了。大約有十萬名病殘戰俘已於1946 年夏季遣返,還有十二萬個“可靠分子”於8 月底在東德普選前被釋放了。法國差不多有一百萬名戰俘,其中有許多是在前幾個月裡法國被說服釋放其他國籍的戰俘時,與美國交換來的。這些德國戰俘直到1948 年4 月才全部釋放,其中有七萬五千人自願留下。最後一批德國戰俘是在1947 年6 月離開165 美國的。據說,南斯拉夫、比利時、荷蘭、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在那時共有十六萬名戰俘。
管制委員會的另一個行動是尋找德國在1940 年和1945 年間從被佔領的歐洲攫取的私人財產,並將其歸還原主。這類財產的清單讀起來好象一家成批迴收廢品店的存貨單,處理的產權有:一千一百十三個教堂裡的鐘,二千條駁船,一千一百隻小船,七百個火車頭,一千六百七十匹馬,二千八百輛鐵路貨車,一萬四千五百件衣服,二千六百臺無線電收音機,大量的機械,霍勒里斯機器,傢俱,可移動的油泵,馬戲場裝置,從萬森博物館攫取去的一整批殖民地樹木的科學珍藏,荷蘭女王的皇家火車,實驗室,鐳,無軌電車,馬達救火機,地毯,鋼琴,飛機推進器,高加索的卡拉卡爾羊,雪茄煙和三十六節貨車裝載的藝術品。若講掠奪,德國人樹立了一種典範,真是無奇不有。
非軍事化的最重要而又最艱鉅的部分,無疑是拆除兵工廠或能用於戰爭目的的工廠,以及超過和平時期生產需要的多餘工廠。盟國的領袖們在波茨坦同意於兩年內完成整個工作時,不可能預見到這個問題後來變得多麼複雜。在實際拆除工作開始前,必須採取五個步驟:
(1 )對個別工業准許什麼生產水平,要確定下來。
(2 )經濟管理局必須決定在這個工業中為達到所准許的生產水平,哪些廠是需要的,哪些廠是多餘的。
(3 )對每個多餘的廠必須按照協議的原則進行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