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一時還繼續活動,但其行動已受到嚴格限制。後來黑爾默終於能夠把他調到奧地利西部去。
對警察的控制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說明奧地利政府的選舉和得到承認已產生了決定性作用。從此以後,蘇聯政策只能施加有限的影響,例如拒不伺意奧地利政府一再提出而由西方國家支援的建議,給警察發放武器和現代無線電通訊裝置。誠然,奧地利人並沒有完全控制蘇佔區的警察,蘇聯當局有時毫不猶豫地要讓共產黨警官繼續掌權,或者力圖威脅奧地利警官,不許他們執行本國政府的命令。甚至在1946 年8 月,當恢復治安方面已經取得相當進展的時候,黑爾默的報告中還說,在下奧地利,謀殺案件有二十六起,謀殺未遂案件有二十四起,暴行案件有九十八起。總的來說,蘇佔區的治安情況雖然確實本比西部佔領區好,但也不象外國報紙有時描繪的那樣壞。
(三)檢查制度
解放初期,西方三國司令官對奧地利國內一切通訊聯絡建立了軍事檢查制度,作為一種安全預防措施。但在蘇佔區和維也納則無檢查。這時蘇方已經明白表示,他們希望把非納粹化的責任移交給奧地利當局。當四國開始討論檢查這一問題時,蘇方竭力主張西方三國所建議的對維也納國際通訊聯絡的民事檢查也應交由奧地利364 負責。最後一致同意,維也納檢查局在盟國管制下檢查一切民間的電話和電報通訊。而維也納郵政檢查局則負責檢查進出維也納的國際郵件。1946 年間,奧地利政府多次要求停止一切檢查,因為這與根據自由選舉建立起來的全國性行政管理是不相容的。法國在其佔領區內帶頭取消內部來往信件的檢查之後,經過英方的推動,盟國委員會指令自10 月4 日起停止一切國內來往信件的檢查。但在1946 年底之前,並沒有進一步放寬檢查。蘇聯方面一變早期的方針,在那時以前對放松管制一直採取敵視態度,阻撓了進一步發展。
應該補充提一下,檢查制度的繼續執行,對於1946 年間奧地利與外部世界的電報、電話和航空通訊的逐步恢復起了許多抵消作用。
(四)建議的對奧條約
解決奧地利問題的條約是在本書所述階段之後才實際進行討論的。然而,在1946 年底前已經採取了某些準備步驟,在這裡必須談一談。
從理論上說,盟國與奧地利之間無需訂立什麼條約。奧地利被第三帝國併吞後己不再是一個國家,因而從未與盟國交戰。所以無論如何是沒有理由簽訂一項正式的和平條約的。況且莫斯科宣言已規定把奧地利重建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一旦透過自由選舉成立的政府已經執政,如果四國對宣言有一致的解釋,那麼為了結束佔領,就必須分別與奧地利政府訂立協定,處理尚未解決的問題。但實際上如前所述,東西方上開始就對宣言的解釋存在著很大的夯歧。尤其是三國在菠茨但會議上宣告放棄向奧地利提出賠償要求,隨後又同意將奧地利東部的“德國365 財產”給予蘇聯,而蘇聯對這一點的解釋卻與西方國家對獨立的解釋,觀點完全不同。此外,南斯拉夫提出的領土要求,克里姆林宮予以支援,而西方則堅決反對。因此很顯然,如果要有效地貫徹莫斯科宣盲的保證,就必須透過佔領國共同談判與奧地利簽訂一項協定。這種協定應採用“國家”條約形式,正式調整政治和領土情況,以便第二共和國重獲獨立,同時規定佔領軍撤退的日期。
1945 年間,其他困難太多,不容許根據這些方針來考慮簽訂條約。但早在1946 年1 月,美國駐維也納公使約翰·G ·埃哈特向國務院建議,奧地利條約應與德國問題分開考慮,並應與義大利及東南歐的其他敵對國家簽訂和平條約的談判同時開始進行。因此華盛頓準備了一份條約草稿,2 月份、美國正式通知外長會議的其他成員,說他們希望下一次外長會議在巴黎開會時討論對奧條約問題。5 月份開會時,英美兩國代表堅持要把這個問題列入議程,但未成功。莫洛托夫和維辛斯基在與貝爾納斯的私人談話中溫和地告訴他,奧地利條約是一個“特殊案件”,不管怎樣井無具體建議可供討論,而且由於奧地利政府忽視非納粹化工作,必須再予以佔領一年,總之蘇聯代表不打算討論這個問題。他們提出一個反建議,說這個問題無論如何應先交副手們討論,研究一下是否應由部長們親自來考慮。為了對付蘇聯方面的反對,美國代表得到英法兩方的支援,在討論6 月15 日開始的下一半會議的議事日程時,建議列入奧地利條約問題,並建議副手們應同時準備好提供外長們考慮的條約草稿。蘇聯代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