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迪(前兩年他以駐希臘大使身分反共時贏得了“排除障礙的能手”的名聲)被任命為駐德黑蘭大使去“充當看門狗”,他帶了幾個經濟專家協助他。波斯國王6月26日(朝鮮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天)任命總參謀長阿里·拉茲馬拉將軍為首相,作為對此的響應。拉茲馬拉在1946年12月鎮壓亞塞拜然自治運動時露了頭角,並且贏得了能幹組織者的名聲。據以後的報道說,離任的美國大使曾向波斯政府透露,他已建議華盛頓至少需要給他們一億美元,以便“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他們向格雷迪力爭說,美國“已經許諾給他們”二億五千萬美元這樣一個神秘的數目,正如我們所知,這是近三年來他們所追求的目標。直到10月份,進出口銀行才提前支付了一筆二千五百萬美元的貸款,以便購買農業和築路機器。格雷迪沒有能夠說服華盛頓政府向波斯政府暗示這筆金額可能增加到一億美元,“用於適當採納的計劃專案。。基本的農業上的援助”。
波斯政府1949年曾經請求從第四點計劃中撥出一億二千九百萬美元以滿足他們“最緊急的最低限度的需要”,而根據“第四點計劃”的規定,只分派了五十萬榮元給他們作為改善衛生、農業和教育事業之用。
這時侯,七年計劃碰到了政治困難,在所透過的計劃中,正如我們所知,全部經費的百分之三七要用於農業與灌溉。但是第一年僅僅分配了百分之五用於這一目標,反之卻有百分之十五用於清償“工業與礦業銀行”的債務,這個銀行是禮薩國王辦起來向國營工廠提供經費的。另一些錢被用之於“更為壯觀的(也是貪汙橫行的)專案”,例如,新建的鐵路成立一個波斯石油公司,以便開發英伊石油公司租借地之外的整個波斯的石油資源。回顧起來,當時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正打算在這一年年底同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締結一個分紅協定,英伊石油公司同拉茲馬拉談判時,態度似乎僵硬得缺乏遠見。向時,未來的石油開採特權範圍未能確定下來,再加上美國銀行家們的疑慮不安,使得七年計劃無法籌措資金。由於議會反對,粒茲馬技政府所著手進行的清洗不忠實與無能官吏的工作停頓下來了,而蘇聯政府利用波斯對英美兩國的不滿,提議簽署一項新的貿易協定,“德黑蘭所有從極端保守的到公開的共產黨同路人的報紙”,幾乎都表示了“言過其實的慶賀”,1950年11月4日,這個協定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簽字了;這一年年底,摩薩臺博士主持的一個波斯議會委員會一致拒絕了石油補充協定,還辯論了是否要用國有化來代替它,而外國顧問公司也就同七年計劃脫離關係了。一年前,一個美國的波斯問題權威已經作過評論:波斯一向是為了徵詢意見付出高昂的代價,然後又將意見束之高閣。人員問題將會變得很尖銳,這一點得很好地認識到。在公開的意見經常被擱置一邊的時候,是很難留住真正有才幹的顧問,也很難維持士氣的。
地主和商人階級大概發覺到那個計劃對他們今天的特權地位是一種威脅。。所以完全有可能,在這些特權階級中間將會有很多人竭力想破壞為計劃所做的全部努力,力求維持現狀的人將受到那些保守的僧侶們的挑動。
保守的僧侶擔心這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規劃會威脅到穆斯林的宗教、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一度是樂觀主義者的馬克斯·韋斯頓·索恩伯格,在間接提到那筆“應該公正地取自”石油公司的收入之後,抱怨說:當那些政客們插手進來並加以控制的時候,這個計劃一開頭就註定要失敗了。重要人員的任用是根據政治和個人利益來決定的,而不是依據能力和經驗。有效資金的使用,是由個人的和政治的利益決定的。在缺乏現代化的計算方法的情況下,在錢的問題上到底搞了些什麼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編 阿拉伯國家與西方列強
第一章 歐洲人在列萬特各國的優勢的結束
1945年5月的敘利亞危機和隨之而來的英國在法國軍隊和敘利亞政府之間進行的干預,這主要應由戴高樂的不妥協態度負責:他的這種態度的後果,便是促使法國在列萬特勢力的最後告終(儘管目前法國軍隊仍駐在敘利亞的少數地點和黎巴嫩的全國各地),並使該地區的英法關係更加緊張,顯然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這時,敘利亞和黎巴嫩政府正在迫切盼望外國軍隊的最後撤退。據1945年10月14日來自巴黎的報道說,一度中斷的調整英法在列萬特的關係的談判已繼續進行,但法國政府仍然希望英國能幫助他們去締結抵得上戰前它自己同埃及和伊拉克所訂立的條約,甚至還要包括享有空軍基地的特權。法國人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