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作出相應的保證的情況下開給希臘一份與開給波蘭相似的“臨時保單”。同一天通知了在復活節休會中的議會於13日開會(而不是原定的在18日復會),以便張伯倫可以就政府對義大利在阿爾巴尼亞搞的事變的態度以及它為對付這種局勢正在採取的步驟發表一項宣告。到4月11日,首相13日向下院講話時打算宣佈給予希臘以保證已成盡人皆知的事。
英國政府認識到,如果張伯倫能夠宣佈,不僅法國參加這項保證,而且土耳其也願意把根據巴爾幹條約它對希臘的義務擴大到適用於義大利的侵略,那將具有特殊的價值。與土耳其的協商從3月中旬以來就已準備就緒;情況表明,土耳其對於組織一個反對軸心國家侵略的安全體系,總的來說是抱有同感的。不過,土耳其政府對於英國政府對義大利在阿爾巴尼亞搞的事變的反應感到不安,英國政府顯然不願意把這一事變看作是違反英意條約,從土耳其(就同更為鄰近英國的許多評論家一樣)看來,這有著一種肯定是綏靖的味道。土耳其政府拒絕同意張伯倫在提到希臘的擔保者時把土耳其也同法國一樣列進去的建議,雖然它在4月13日的早晨同意了在宣告中可以提到希臘與土耳其政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與此同時,在英國政府把它的意圖正式通知希臘政府之前,關於正在來到的保證的訊息傳到了義大利和德國政府,促使它們對希臘施加了壓力,叫它不要去參與一項“包圍”的政策。希臘政府對於科孚島的憂慮因義大利的擔保(歸功於英國的干預)而減輕了,梅塔克薩斯也趕忙向義大利政府表示了有點令人作嘔的謝意,還於4月10日和11日在希臘的報紙上發表公報,宣稱希臘的獨立和完整是“絕對有保證的”,義大利計劃攻擊希臘的謠言是“假的,是壞人的造謠”。然而4月12日的《義大利日報》提到,義大利願意與阿爾巴尼亞的一些鄰國發展合作關係,除非由於這些鄰國方面的反對,這種意願是不會改變的。並宣稱希臘“不需要遙遠國家的互相妥協的保證”,這種保證只是蓄意要擾亂本來是很澄清的氣氛。在同一天的早晨,德國駐雅典公使給了希臘外交部次官一個警告,說希臘接受一項英國的保證將會使德國不高興,後者回答說,他的政府不知道有關於提供一項保證的建議這回事。
這些幾乎不加遮掩的威脅使希臘首相重新感到憂慮,後來在12日,當張伯倫建議的宣告的文字送給他時,他顯然是以驚喜交集的心情來接受的。他表示對英國政府的提議“深為感謝”,但強調它的“自發的”性質,要求小心不使人產生張伯倫的宣告是與希臘事先商定的結果的印象。
對於保證的接受者方面的這種態度,英國政府表示諒解和同情。的確,它已經在波蘭這個例子中表明,它迫切希望它的被保護人不要做出任何激怒德國或義大利而使保證生效的事來。張伯倫4月13日在下院的宣告並沒有暗示,對希臘的保證不是一個自發性的行動。這也適用於羅馬尼亞,它的名字和希臘的名字並列在首相的宣告中(雖然只是列在最後)。
上文已提到,在3月的最後幾天,就在宣佈英國政府給波蘭以暫時保證之前,英國給予波蘭和羅馬尼亞以長期保證的建議(對波蘭,保證是相互的,但對羅馬尼亞並非這樣)送到了英國駐華沙和布加勒斯特的外交使節那裡,以便轉交給駐在國政府。英國駐布加勒斯特公使霍爾直到張伯倫3月31日下午在下院作了關於波蘭的宣告之後才開始他的外交行動。當他那天傍晚會見羅馬尼亞外長並告訴他英國的計劃時,加芬庫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個建議雖然本身是健全的,但由於宣揚而受到了損害,他說英國政府所抱的主要目的也許已經達到了,因為英法一定要制止德國侵略的決心現在已經明白地表示了。羅馬尼亞政府顯然非常害怕(正如他們在兩週以前急忙否認關於德國施加經濟壓力的報道所表明的)做出任何德國也許會看作是挑釁的事;但是它也極不願被拋棄一邊任憑德國擺佈而毫無獲得西方支援的希望,害怕英國和法國會認為它現在所面臨的危險比波蘭小因而讓羅馬尼亞自己去聽天由命。因此,它(同希臘一樣)希望從法國和英國得到一項“自發的”保證,這樣它就可向柏林解釋這並非出自它自己的謀求;而且它想立即得到這種保證,如果僅僅是因為加芬庫剛接到迫切的、在4月中旬訪問柏林的邀請,而這種邀請他是不敢拒絕的。羅馬尼亞政府特別希望英法的保證不是以波蘭的保證為前提的。他們事實上對貝克的政策很不信任,同波蘭人一樣也是極不願意擴大波蘭…羅馬尼亞同盟的範圍。
加芬庫3月31日告訴霍爾,他對波蘭的政策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