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2 / 4)

除與突尼西亞有關的一部分外,就義大利的那些要求達成協議應該是沒有什麼困難的;他也要求5月初訪問羅馬的加芬庫盡他所能去促進友好關係。不過,在5月7日宣佈德意兩國政府決定結成政治的和軍事的同盟之前,弗朗索瓦…蓬塞和齊亞諾就沒有再會晤過。弗朗索瓦…蓬塞在10日又會見了齊亞諾,但是沒有什麼進展。他們的會談表明,兩國在突尼西亞問題上的看法差距太大,不可能迅速解決。5月11日,達拉第發表了一篇演說,義大利人因此見怪,於是在12日墨索里尼決定中斷會談。

與此同時,即將簽訂意德條約的訊息,象阿爾巴尼亞危機的訊息一樣,沒有使英國政府改變想看到法意和好的願望,但卻加強了達拉第和具有他這一派想法的其他法國人不願朝這個方向採取任何步驟的決心。哈利法克斯5月20日在巴黎與達拉第討論了這個和其他的問題,他提到有很多方面的訊息說,義大利政府在與德國的關係方面很想有較大的迴旋餘地,並希望獲得一些成就以加強其國內地位。然而,達拉第固執地拒絕採取任何行動來打破僵局。他說,當義大利有近兩百萬人拿著武器時,法國不能作出讓步。在正常情況下,給義大利一個在吉布提的自由港和讓出一部分吉布提鐵路,那不會是災難性的;但是當義大利剛在利比亞把它的軍隊增加一倍時,考慮討論這樣的問題就太丟臉了。“法國能夠做出的最糟的事,就是向這場暴力和訛詐的戰爭讓步投降。”

如果把在利比亞的駐軍減少一些,那麼能夠被法國輿論接受的某些讓步也可以考慮,但是如果沒有相互的讓步,法國就不可能放棄它的任何權利。

英國政府的觀點(美國駐倫敦大使持同樣的看法)是,達拉第在與義大利開始會談的問題上態度過於“不必要的僵硬”,但現在哈利法克斯已經用盡了他的全部力量,剩下的唯一機會只有張伯倫寫一封私人信也許還能使達拉第改變他的主意。博內雖然贊成這個辦法,但思考了幾周之後認為,最好是等英法兩國與俄國的談判完成之後再辦理。直到7月13日,在張伯倫直接向墨索里尼呼籲幫助避免戰爭並接到一個令人沮喪的回答之後,張伯倫才給達拉第寫了一封私人信,請求他重新考慮他對義大利問題的立場。

我覺得(張伯倫寫道)墨索里尼就是一個能夠影響希特勒以保持和平的人。但我關切這樣的想法,即他和希特勒可能會說,“當法國拒絕與義大利討論分岐,儘管義大利已公開表示願意這樣做,這時再要與西方國家討論和平解決又有什麼用呢?……我想建議的就是……你現在應當表示你願意……傾聽義大利的建議。我能夠理解,如果你是處於你的某些前任的那種軟弱地位,你也許不得不考慮,根據什麼理由你可以向法國的輿論推薦一項與義大利簽訂的協定。……但是你並不處於這種地位。……在近代還沒有一位法國部長曾得到他的人民如此堅強的支援。

菲普斯7月14日把這封信交給達拉第,他報告說,達拉第的“最初反應是消極的,雖然不是如此的劇烈”;但在他7月24日的經過考慮的覆信中,達拉第客氣地但堅定地繼續拒絕考慮,對一個已深深捲入軸心國政策的義大利政府作單方面的讓步。當他強調維持英法團結的重要性時,達拉第按下了一個英國政府幾乎一定要作出響應的琴鍵,據他的看法,僅僅這一點就可能使義大利人改變他們的路線。8月3日在回答達拉第的信中,張伯倫承認,他已發現法國的論據是有力的,他傾向於同意,在現在的情況下,法國政府採取主動去重開法意談判是不適宜的。這就是英國想促成法意和好以誘使墨索里尼起到拖住希特勒戰車輪子的作用這一嘗試的終結。但它並不是英國政府所作的另一種努力的終結,這種努力與法意問題無關,只是想加強義大利國內的和平傾向和消除人們對和平陣線的懷疑,即懷疑這個組織只不過是一項反義大利政策的一種表示而已。

在阿爾巴尼亞危機過去了幾周之後(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這一危機是以儘量少干擾英意關係這樣一種方式來進行的),卸任英國大使珀思勳爵的離開羅馬,又給了英國政府向墨索里尼傳送一個友好資訊的機會。在他的告別拜會中,珀思奉命表示,英國政府仍舊確信用和平談判來解決但澤的前途和法意關係這類問題是有可能的,它表示決心抵抗侵略並不意味著有包圍或威脅義大利或德國的任何意圖。墨索里尼熱情地接見了這位大使並告訴他說,他是“真正地為和平感到擔心”,並同意“需要圍著一張桌子來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德波關係和法意關係這些問題。到5月初,在羅馬的人們已得知齊亞諾即將與裡賓特洛甫在米蘭會晤。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