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1 / 4)

小說:毛澤東與蔣介石 作者:花旗

�研湃詠�頌炕鶓琛��

由於杜聿明等拒降,於是,毛澤東在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下令總攻。到一月十日,杜聿明部隊全部被殲。邱清泉戰死,李彌逃脫,杜聿明被俘。

杜聿明在被俘時,入廁解手,乘人不備,以一巨石猛擊頭顱,欲自盡。血流滿面的他,被送往醫院搶救……

至此,淮海戰役降下帷幕。蔣介石在華東的劉峙集團,總共五十五萬人被殲。

第九部分:國共決戰古都北平在沒有硝煙中交接 1

就在遼瀋戰役剛剛結束,淮海戰役尚在進行時,毛澤東又在下另一步棋了。

毛澤東把目光投向了華北。在北平、天津、張家口這三角地帶,駐守著傅作義集團,有四個兵團,十三個軍,連同地方保安團,總共有六十多萬人,是一塊“大肥肉”。毛澤東部署平津戰役,他採用的戰略,既不同於遼瀋戰役先掐住錦州這“咽喉”的打法,又不同於淮海戰役先瞄準黃伯韜兵團來個“中間突破”的打法。這一回,他採用“聲西擊東”法。

毛澤東的“聲西擊東”的戰略,是佯裝攻西面的北平,而真正的目的是取東面的天津。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毛澤東給林彪、羅榮桓發去《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電報,明確指出:“三縱決不要去南口,該縱可按我們九日電開至北平以東、通縣以南地區,從東面威脅北平,同四縱、十一縱、五縱形成對北平的包圍。”“但我們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圍北平,而是首先包圍天津、塘沽、蘆臺、唐山諸點。”

毛澤東採取圍北平而取天津的戰略,是因為考慮到傅作義集團已是驚弓之鳥。蔣介石在東北和淮海的大敗,使傅作義集團惶惶不可終日。蔣介石以為,東北已失,淮海危急,平津難保,而寧滬兵力單薄。為此,蔣介石曾命令傅作義率部南撤,放棄平津,退守寧滬。傅作義呢,他並非蔣介石嫡系。他想儲存自己的實力,西撤察哈爾、綏遠一帶,怕入寧滬會被蔣介石所支配。為此,傅作義向蔣介石建議,暫守平津。蔣介石同意了。

毛澤東深知蔣介石、傅作義的心態,擔心一受驚恐,傅作義很可能南逃,而從天津經海路而南逃是一條可能的路。因此,毛澤東不能不先切斷傅作義集團的退路,卻又不能讓傅作義看出來,所以就來了個“聲西擊東”。毛澤東在著手部署平津戰役時,幾乎不動聲色。他絕不驚動蔣介石,更不去驚動那已是驚弓之鳥的傅作義。

面對著蔣介石和傅作義,毛澤東悄然下了三步棋:

毛澤東的第一步棋,是“急棋”。他秘密急調林彪部隊入關。他特別囑咐,在林彪入關之後,仍要在《瀋陽報》上發表林彪在瀋陽的訊息,以求迷惑視聽,穩住傅作義。蔣介石、傅作義以為,遼瀋戰役剛剛結束,林彪部隊必定要進行休整。傅作義萬萬沒有想到,毛澤東一紙命令,林彪大軍迅速入關,已經悄然挪到他的鼻子底下!毛澤東的第二步棋,是“緩棋”。他馳電淮海戰場,命令暫緩捉拿“網中之魚”杜聿明集團。毛澤東在《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中透露了他這一“緩棋”的用意:“為著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戰役諸敵南下,我們準備命令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於殲滅黃維兵團之後,留下杜聿明指揮之邱清泉、李彌、孫元良諸兵團(已殲約一半左右)之餘部,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之部署。”毛澤東說明了他的擔心:“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敵人從海上逃跑。因此,在目前兩星期內一般應採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辦法。”毛澤東下的第三步棋,是“暗棋”。這步“暗棋”是極端秘密的,直到若干年後才漸漸露出真相。簡直不可想象,坐在西柏坡土屋裡的毛澤東,居然對北平城裡傅作義的一舉一動,瞭如指掌。諸如傅作義在家裡發脾氣,咬火柴頭,唉聲嘆氣,以致想自殺,毛澤東全都清清楚楚。毛澤東怎麼會對傅作義的動態如此瞭解?那是因為中共在傅作義家中,布了一顆“暗棋”!

傅作義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的長女傅冬菊竟然是中共地下黨員!傅冬菊原本在天津大公報社工作。在那裡秘密地加入了中共。這裡所說的“秘密”,是因為考慮到她的特殊身份,比一般的中共地下黨員更為秘密。她只保持單線聯絡,以至後來中共佔領北平時,中共北平黨組織還準備發展她入黨呢!

考慮到爭取傅作義投降,事關重大,傅冬菊接到秘密指示,要她從天津回到北平工作。於是,傅冬菊回到了父親身邊。

傅冬菊第一次試探父親的態度,說是有個同學是共產黨,願與他商談合作之事。傅作義當即反問:“是真共產黨還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