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3 / 4)

小說:漢風1276 作者:浮游雲中

起來,凍得小臉、小手通紅。

郭守敬坐在八人抬的大轎子裡,輕輕掀起轎簾,欣慰的看著孩子們。

大都南城,是早已滅亡的金中都,作為漢民聚居區沒有改建,和新建的北城是新舊兩個天地。街道狹窄、汙水橫流,房屋破敗不堪,一切的一切,和遠處輝煌燦爛的城牆、大道、皇宮相比,都顯得那麼的不協調,不和諧,郭守敬很少來到這裡,他皺著眉頭,不明白當初為什麼不拆掉這裡,給漢民也建設一個漂亮的南城。

直到聽到孩子們的喧鬧,在皇宮和衙門所處的、巍峨的北城很難聽到的發自內心的歡笑,郭守敬才對這裡有一番重新的審視,似乎南城的破舊,也不是那麼不可接受了。

作為大都城的設計者,他對。這座城市有著特殊的感情。高達巍峨的城牆,周圍長達六十里,中軸線上的大街寬十丈,其餘主街寬八丈,就是那些小街小衚衕,也寬達四丈,城市輪廓工整、街道橫平豎直,七十五處居民坊、星羅棋佈的各大衙門,如眾星拱月般環繞地處三海的皇宮,整座城市顯示出無比的威嚴、肅穆,在西方色目人眼中,這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城市,象徵著大汗至高無上的權威,它簡直就是世界的中心!”

對,世界的中心!郭守敬對親手設。計、建設的城市,能夠得到如此高的讚譽而欣慰,也許千年之後人們會忘記郭某這位設計者,但這座宏偉壯觀的城市,將會被載入史冊,永遠被鐫刻在歷史的記憶中!

北方封龍山學派信奉“天下一。家”思想,勸忽必烈改蒙古帝國為大元朝、制定朝廷制度的大儒,是郭守敬的師傅劉秉中;出使南宋被扣十六年,始終堅貞不屈的“北廷蘇武”,也是他的同門,封龍山學派中人出仕大元朝廷,先後已歷三代,為大元的政治、經濟和學術效力頗多。

出身封龍山的郭守敬,對忽必烈是有那麼幾分感。激之情的,是大元皇帝提供了大筆經費,讓他能夠在城郊建起規模巨大的天文臺,撥出價值不菲的銅材,鑄造渾天儀、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等天文儀器;是大元皇帝,毫無保留的信任他,把疏通運河、營建大都城,這些足以名垂青史的任務交給他。

所以,儘管忽必烈時不時的讓郭守敬幹一些不那。麼心甘情願的事情,比如鑄造殺人的火炮,比如窮奢極欲的消耗大量煤炭,給露天的御花園通上地火龍,但郭守敬都一一遵旨照做,從來沒有推脫過。

是的,老師劉秉中說過,北方從遼代開始,就置於。異族的統治之下,三百年來,遼、金、元三代相繼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與其做無謂的抵抗,流盡百姓的鮮血,何不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輔佐大元、幫助大元,平息戰火,給百姓一個太平盛世呢?

如今,雖然離太。平盛世還遠得很,但郭守敬已經看到了希望,看,這夢幻般的大都城,歷時將近二十年的建設,花費無數人力物力,不是在華北平原、燕山腳下巍然矗立了嗎?城中的百姓,不是安居樂業了嗎?那些往來如織的各國番商,運來波斯的羊絨毯子、大食的椰棗、大秦的天鵝絨、中亞的寶石和葡萄美酒;江南的漢商,把成都的雲錦、蘇杭的絲綢、兩浙的茶葉、江西的瓷器,順著大運河北運,在這裡和番商交易;漠北、波斯故地伊兒汗國、高麗、大理、八百媳婦等國的使者,接連不斷的前來朝覲——不是有萬商雲集、萬國來朝的氣勢嗎?

老師說得對,大元“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廣,歷古所無”,這樣強大的王朝,怎麼可以和它正面對抗呢?只有合作,才能為北方百姓帶來安定生活,才不至於讓整個民族徹底沉淪啊!

“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吶!”郭守敬輕聲命令轎伕放慢腳步,欣慰的看著孩子們。

但很快,這裡的安寧平靜,被色目人的喝聲打斷。

一頂四人抬的暖轎中,傳來怪腔怪調的呼喝:“快,快些走!你們這些可惡的懶鬼,吃了我的飯、拿了我的錢,卻不勤快做事,漢人,懶鬼!”

四位轎伕,大冷天的額頭上冒著熱汗,不堪重負的抬著頂暖轎,郭守敬奇道:這小小的一頂轎子,何以如此沉重,四個人都抬不起來似的?

卻見一疊聲的喊停,轎伕們如釋重負,待轎子停穩,下來位穿著華麗的綃金質孫服的色目番商。

郭守敬頓時明白了,轎伕們為何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只見那色目番商大腹便便像十月懷胎的孕婦,腿腳差不多有水桶粗細,腦袋和肩膀之間是一圈圈的肉,連脖子都沒了!

他一個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