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部分(3 / 4)

小說:漢風1276 作者:浮游雲中

副盔甲,破產的商人押上最後一筆賭注,不能繼承爵位的貴族子弟拿起祖先的盾牌和寶劍。五萬、十萬,乃至更多的人從四面八方匯聚起來,組成十字軍的洪流,一波接一波前赴後繼的順著教皇手指的方向,殺向異端所在的地方。

大漢帝國是強而有力的世界征服者,前所未有的強大,但任何人都不可能無視羅馬教皇的力量,即使是真主之劍薩拉丁、阿拉伯曠世雄傑哈倫…賴世德、羅馬大帝查士丁尼,這些過往的大人物,也從來沒敢輕視過羅馬教皇。

當然,他們也沒有公然撕碎過教皇的親筆信。

遭遇了奇恥大辱的教廷將會採取怎樣的行動?申斥異端,號召抵制,聯合各方勢力杯葛大漢,或者……再一次的十字軍東征?

大漢藩屬當中的塞爾柱蘇丹阿凡提,聯合酋長國蘇丹哈辛,這兩位來自伊斯蘭世界的代表是大殿中最高興的,他們顯然非常樂於見到楚風和教廷交惡。

在此之前,因為楚風聯合十字軍打擊馬木留克、塞爾柱蘇丹羅慕洛,固然因為就華夏所處的東亞地理位置而言,一過天山就屬於伊斯蘭勢力範疇,只要西征必然首先面對伊斯蘭勢力,但事實上他的戰略從宗教意義上解讀就是聯合基督世界打擊了伊斯蘭,誰又能說這一定是個巧合呢?

所有穆斯林都有疑慮,少數激進者給他加上了大撒旦的邪惡之名,大多數人也認為這位皇帝同情基督徒而憎恨穆斯林。

無論哈辛怎麼解釋,如何費盡力氣使用愚民政策替楚風洗清辯白,但消滅小亞細亞的塞爾柱、埃及的馬木留克兩大伊斯蘭政權還說得過去,斷絕埃及哈里發世系這件事就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洗清了,波斯和阿拉伯地區推行宗教自由。令光明教重新現世,各總督駐地修建炎黃塑像進行偶像崇拜,奪走聖城耶路撒冷交還給羅馬教廷,這一系列事件也都被穆斯林視為敵對行為。

有人甚至宣稱大漢西征是第二次東方十字軍。

三十年前,奉蒙哥大汗的命令,旭烈兀汗率領兩萬蒙古鐵騎,十三萬各族僕從軍從中國出發,對波斯和阿拉伯發起西征。

這次戰爭不同於以往蒙古人由征服土地和搶奪財產引發的世俗征戰,而是以收復“聖城耶路撒冷”,並“歸還給基督徒”為戰爭理由,因而被稱為“蒙古十字軍”或者“東方十字軍”。

“蒙古十字軍”軍中除了來自中國的基督徒之外,來自基督教附屬國的部隊也有數萬人,比如亞美尼亞國王海屯親率兩萬鐵甲騎兵打頭陣。蒙古軍中顯要的基督徒還包括旭烈兀麾下的悍將怯的不花,另外旭烈兀本人雖然信奉薩滿教,他的王妃脫古思可敦卻是聶斯托裡安教徒。(基督教東方分支教派,前文提到的遼東乃顏汗也是這個教派)

脫古思可敦精明幹練,蒙哥汗對她非常賞識,多次囑咐旭烈兀遇到大事一定要和她商量。脫古思可敦對旭烈兀的宗教政策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每每旭烈兀大軍宿營的時候,軍中的聶斯托裡安教士們就支起帳篷教堂,搖響木鈴,召喚教徒們前來祈禱

再往後,拜占庭皇帝“萬能的蜘蛛”米哈伊爾八世又把瑪麗亞公主嫁給伊兒汗阿巴哈,更加深了基督教的影響。

穆斯林面臨西方十字軍和東方蒙古帝國兩大勢力的夾擊。因為蒙古西征軍濃厚的基督教色彩,相對來自歐洲的十字軍,又被稱為東方十字軍,並同樣受到阿拉伯人最強烈的敵視。

楚風以強有力的手段推行華夏的意志和炎黃的文明,必然與具有強烈排他性的伊斯蘭產生衝突,從而漸漸有了東方十字軍的名聲。

以致於哈辛這位被稱作“穆斯林保護者”的蘇丹,因為是由大漢皇帝冊封而來,仍舊不時被宗教激進分子質疑他執政的合法性。

哈辛的處境,又不同於波斯和中亞地區的翻書統治者,薩珊波斯光明教的火焰熊熊飛騰,天山南北、蔥嶺東西本是若干佛國。

自從楚風這位橫空出世的征服征服者擊敗了大大小小的汗王、蘇丹、謝赫和毛拉。伊斯蘭統治者對異教徒卡菲勒徵收懲罰性人頭稅以及法律上不承認卡菲勒作證、不允許卡菲勒控告穆斯林等等歧視性政策形成的桎梏一去不復返,宗教自由的國策落到實處,原本深埋人心的信仰也就像春天的野草那樣勃勃生長,明尊的烈焰、釋迦的**,正在這些地區取代阿訇的禮拜。

“血火傳教”,用血和火構建的信仰,也必將在血和火之下崩塌。

哈辛很羨慕波斯和中亞的同僚們,中東地區經由了伊斯蘭六百年的統治,信仰自由根本就是個笑話,阿拉伯人總認為他們在泉州、在開封、在所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