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聞悅綰之忠,恨不及見,拜其子為郎中。
堅以王猛為使持節、都督關東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冀州牧,鎮鄴,進爵清河郡侯,悉以慕容評第中之物賜之。賜楊安爵博平縣侯;以鄧羌為使持節、徵虜將軍、安定太守,賜爵真定郡侯;郭慶為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幽州刺史,鎮薊,賜爵襄城侯。其餘將士封賞各有差。
堅以京兆韋鍾為魏郡太守,彭豹為陽平太守;其餘州縣牧、守、令、長,皆因舊而授之。以燕常山太守申紹為散騎侍郎,使與散騎侍郎京兆韋儒俱為繡衣使者,循行關東州郡,觀省風俗,勸課農桑,振恤窮困,收葬死亡,旌顯節行,燕政有不便於民者,皆變除之。
十二月,秦王堅遷慕容�及燕后妃、王公、百官並鮮卑四萬餘戶於長安。
王猛表留梁琛為主簿,領記室督。它日,猛與僚屬宴,語及燕朝使者,猛曰:“人心不同。昔梁君至長安,專美本朝;樂君但言桓溫軍盛;郝君微說國弊。”參軍馮誕曰:“今三子皆為國臣,敢問取臣之道何先?”猛曰:“郝君知幾為先。”誕曰:“然則明公賞丁公而誅季布也。”猛大笑。
秦王堅自鄴如枋頭,宴父老,改枋頭為永昌,復之終世。甲寅,至長安,封慕容�為新興侯;以燕故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李洪為駙馬都尉,皆奉朝請。李邽為尚書,封衡為尚書郎,慕容德為張掖太守,燕國平睿為宣威將軍,悉羅騰為三署郎。其餘封授各有差。衡,裕之子也。
燕故太史黃泓嘆曰:“燕必中興,其在吳王乎!恨吾老,不及見耳!”汲郡趙秋曰:“天道在燕,而秦滅之。不及十五年,秦必復為燕有。”
慕容桓之子鳳,年十一,陰有復仇之志。鮮卑、丁零有氣幹者,皆傾身與之交結。權翼見而謂之曰:“兒方以才望自顯,勿效爾父不識天命!”鳳厲色曰:“先王欲建忠而不遂,此乃人臣之節;君侯之言,豈獎勸將來之義乎!”翼改容謝之,言於秦王堅曰:“慕容鳳忼慨有才器,但狼子野心,恐終不為人用耳。”
秦省雍州。
是歲,仇池公楊世卒,子纂立,始與秦絕。叔父武都太守統與之爭國,起兵相攻。
卷第一百三
【晉紀二十五】 起重光協洽,盡旃蒙大淵獻,凡五年。
太宗簡文皇帝鹹安元年(辛未,公元三七一年)
春,正月,袁瑾、硃輔求救於秦,秦王堅以瑾為揚州刺史,輔為交州刺史,遣武衛將軍武都王鑑、前將軍張蠔帥步騎二萬救之。大司馬溫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頓太守桓石虔等擊鑑、蠔於石橋,大破之,秦兵退屯慎城。伊,宣之子也。丁亥,溫拔壽春。擒瑾及輔並其宗族,送建康斬之。
秦王堅徙關東豪傑及雜夷十五萬戶於關中,處烏桓於馮翊、北地,丁零翟斌於新安、澠池。諸因亂流移、欲還舊業者,悉聽之。
二月,秦以魏郡太守韋鍾為青州刺史,中壘將軍梁成為兗州刺史,射聲校尉徐成為幷州刺史,武衛將軍王鑑為豫州刺史,左將軍彭越為徐州刺史,太尉司馬皇甫覆為荊州刺史,屯騎校尉天水姜宇為涼州刺史,扶風內史王統為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縣侯雅為使持節、都督秦、晉、涼、雍州諸軍事、秦州牧,吏部尚書楊安為使持節、都督益、梁州諸軍事、梁州刺史。復置雍州,治蒲阪;以長樂公丕為使持節、徵東大將軍、雍州刺史。成,平老之子;統,擢之子也。堅以關東初平,守令宜得人,令王猛以便宜簡召英俊,補六州守令,授訖,言臺除正。
三月,壬辰,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卒。
秦後將軍金城俱難攻蘭陵太守張閔子於桃山,大司馬溫遣兵擊卻之。
秦西縣侯雅、楊安、五統、徐成及羽林左監硃肜、揚武將軍姚萇帥步騎七萬伐仇池公楊纂。
代將長孫斤謀弒代王什翼犍,世子寔格之,傷脅,遂執斤,殺之。
夏,四月,戊午,大赦。
秦兵至鷲峽,楊纂帥眾五萬拒之。梁州刺史弘農楊亮遣督護郭寶、卜靖帥千餘騎助纂,與秦兵戰於峽中;纂兵大敗,死者什三、四。寶等亦沒,纂收散兵遁還。西縣侯雅進攻仇池,楊統帥武都之眾降秦。纂懼,面縛出降,雅送纂於長安。以統為南秦州刺史;加楊安都督南秦州諸軍事,鎮仇池。
王猛之破張天錫於枹罕也,獲其將敦煌陰據及甲士五千人。秦王堅既克楊纂,遣據帥其甲士還涼州,使著作郎梁殊、閻負送之,因命王猛為書諭天錫曰:“昔貴先公稱籓劉、石者,惟審於強弱也。今論涼土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