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桓、高句麗、百濟、新羅、休忍諸國,遣兵三萬助北海公重戍薊。諸國皆曰:“吾為天子守籓,不能從行唐公為逆。”洛懼,欲止,猶豫未決。王縵、王琳、皇甫傑、魏敷知其無成,欲告之;洛皆殺之。吉貞、趙贊曰:“今諸國不從,事乖本圖。明公若憚益州之行者,當遣使奉表乞留,主上亦不慮不從。”平規曰:“今事形頗露,何可中止!宜聲言受詔,盡幽州之兵,南出常山,陽平公必郊迎;因而執之,進據冀州,總關東之眾以圖西土,天下可指麾而定也。”洛從之。夏,四月,洛帥眾七萬發和龍。
秦王堅召群臣謀之,步兵校尉呂光曰:“行唐公以至親為逆,此天下所共疾。願假臣步騎五萬,取之如拾遺耳。”堅曰:“重、洛兄弟,據東北一隅,兵賦全資,未可輕也。”光曰:“彼眾迫於兇威,一時蟻聚耳。若以大軍臨之,勢必瓦解,不足憂也。”堅乃遺使讓洛,使還和龍,當以幽州永為世封。洛謂使者曰:“汝還白東海王,幽州褊狹,不足以容萬乘,須王秦中以承高祖之業。若能迎駕潼關者,當位為上公,爵歸本國。”堅怒,遣左將軍武都竇衝及呂光帥步騎四萬討之;右將軍都貴馳傳詣鄴,將冀州兵三萬為前鋒;以陽平公融為征討大都督。
北海公重悉薊城之眾與洛會,屯中山,有眾十萬。五月,竇衝等與洛戰於中山,洛兵大敗,生擒洛,送長安。北海公重走還薊,呂光追斬之。屯騎校尉石越自東萊帥騎一萬,浮海襲和龍,斬平規,幽州悉平。堅赦洛不誅,徙涼州之西海郡。
臣光曰:夫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堯、舜不能為治,況他人乎!秦王堅每得反者輒宥之,使其臣狃於為逆,行險徼倖,雖力屈被擒,猶不憂死,亂何自而息哉!《書》曰:“威克厥愛,允濟;愛克厥威,允罔功。”《詩》雲:“毋縱詭隨,以謹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今堅違之,能無亡乎!
朝廷以秦兵之退為謝安、桓衝之功,拜安衛將軍,與衝皆開府儀同三司。
六月,甲子,大赦。
丁卯,以會稽王道子為司徒;固讓不拜。
秦王堅召陽平公融為侍中、中書監、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司隸校尉、錄尚書事;以徵南大將軍、守尚書令長樂公丕為都督關東諸軍事、徵東大將軍、冀州牧。堅以諸氐種類繁滋,秋,七月,分三原、九嵕、武都、汧、雍氐十五萬戶,使諸宗親各領之,散居方鎮,如古諸侯。長樂公丕領氐三千戶,以仇池氐酋射聲校尉楊膺為徵東左司馬,九嵕氐酋長水校尉齊午為右司馬,各領一千五百戶,為長樂世卿。長樂國郎中令略陽垣敞為錄事參軍,侍講扶風韋幹為參軍事,申紹為別駕。膺,丕之妃兄也;午,膺之妻父也。八月,分幽州置平州,以石越為平州刺史,鎮龍城。中書令梁讜為幽州刺史,鎮薊城。撫軍將軍毛興為都督河、秦二州諸軍事、河州刺史,鎮枹罕。長水校尉王騰為幷州刺史,鎮晉陽。河、並二州各配氐戶三千。興、騰並苻氏婚姻,氐之崇望也。平原公暉為都督豫、洛、荊、南兗、東豫、揚六州諸軍事、鎮東大將軍、豫州牧,鎮洛陽。移洛州刺史治豐陽。以鉅鹿公睿為雍州刺史,鎮蒲阪。各配氐戶三千二百。
堅送丕至灞上,諸氐別其父兄,皆慟哭,哀感路人。趙整因侍宴,援琴而歌曰:“阿得脂,阿得脂,博勞舅父是仇綏,尾長翼短不能飛。遠徙種人留鮮卑,一旦緩急當語誰!”堅笑而不納。
九月,癸未,皇后王氏崩。
冬,十月,九真太守李遜據交州反。
秦王堅以左禁將軍楊壁為秦州刺史,尚書趙遷為洛州刺史,南巴校尉姜宇為寧州刺史。
十一月,乙酉,葬定皇后於隆平陵。
十二月,秦以左將軍都貴為荊州刺史,鎮彭城。
置東豫州,以毛當為刺史,鎮許昌。
是歲,秦王堅遣高密太守毛璪之等二百餘人來歸。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六年(辛巳,公元三八一年)
春,正月,帝初奉佛法,立精舍於殿內,引諸沙門居之。尚書左丞王雅表諫,不從。雅,肅之曾孫也。
丁酉,以尚書謝石為僕射。
二月,東夷,西域六十二國入貢於秦。
夏,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秋,七月,甲午,交趾太守杜瑗斬李遜,交州平。
冬,十月,故武陵王晞卒於新安,追封新寧郡王,命其子遵為嗣。
十一月,己亥,以前會稽內史郗愔為司空;愔固辭不起。
秦荊州刺史都貴遣其司馬閻振、中兵參軍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