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部分(2 / 4)

小說:資治通鑑 作者:死磕

未聞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顧託,若以天下與承嗣,則天皇不血食矣。”太后亦以為然。昭德,乾祐之子也。

壬辰,殺鸞臺侍郎、同平章事樂思晦、右衛將軍李安靜。安靜,綱之孫也。太后將革命,王公百官皆上表勸進,安靜獨正色拒之。及下制獄,來俊臣詰其反狀,安靜曰:“以我唐家老臣,須殺即殺!若問謀反,實無可對!”俊臣竟殺之。

太學生王循之上表,乞假還鄉,太后許之。狄仁傑曰:“臣聞君人者唯殺生之柄不假人,自餘皆歸之有司。故左、右丞,徒以下不句;左、右相,流以上乃判,為其漸貴故也。彼學生求假,丞、簿事耳,若天子為之發敕,則天下之事幾敕可盡乎!必欲不違其願,請普為立制而已。”太后善之。

卷第二百五

【唐紀二十一】 起玄�е蔥歟�∪嵴訩饊玻�參迥輟�

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上長壽元年(壬辰,公元六九二年)

正月,戊辰朔,太后享永珍神宮。

臘月,立故於闐王尉遲伏闍雄之子瑕為于闐王。

春,一月,丁卯,太后引見存撫使所舉人,無問賢愚,悉加擢用,高者試鳳閣舍人、給事中,次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自此始。時人為之語曰:“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脫校書郎。”有舉人沈全交續之曰:“心存撫使,眯目聖神皇。”為御史紀先知所擒,劾其誹謗朝政,請杖之朝堂,然後付法,太后笑曰:“但使卿輩不濫,何恤人言!宜釋其罪。”先知大慚。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寧陵丞廬江郭霸以謅諛幹太后,拜監察御史。中丞魏元忠病,霸往問之,因嘗其糞,喜曰:“大夫糞甘則可憂;今苦,無傷也。”元忠大惡之,遇人輒告之。戊辰,以夏官尚書楊執柔同平章事。執柔,恭仁弟之孫也,太后以外族用之。

初,隋煬帝作東都,無外城,僅有短垣而已,至是,鳳閣侍郎李昭德始築之。

左臺中丞來俊臣羅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傑、裴行本、司農卿裴宣禮、前文昌左丞盧獻、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謀反。先是,來俊臣奏請降敕,一問即承反者得減死。及知古等下獄,俊臣以此誘之,仁杰對曰:“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俊臣乃少寬之。判官王德壽謂仁杰曰:“尚書定減死矣。德壽業受驅策,欲求少階級,煩尚書引楊執柔,可乎?”仁杰曰:“皇天后土遣狄仁傑為如此事!”以頭觸柱,血流被面;德壽懼而謝之。

侯思止鞫魏元忠,元忠辭氣不屈;思止怒,命倒曳之。元忠曰:“我薄命,譬如墜驢,足接陲耄���範�K賈褂����分���以唬骸焙釧賈梗�耆糶胛涸�彝吩蚪厝。�偽厥鉤蟹匆玻 �

狄仁傑既承反,有司待報行刑,不復嚴備。仁杰裂衾帛書冤狀,置綿衣中,謂王德壽曰:“天時方熱,請授家人去其綿。”德壽許之。仁杰子光遠得書,持之稱變,得召見。則天覽之,以問俊臣,對曰:“仁杰等下獄,臣未嘗褫其巾帶,寢處甚安,苟無事實,安肯承反!”太后使通事舍人周糹林往視之,俊臣暫假仁杰等巾帶,羅立於西,使糹林視之;糹林不敢視,唯東顧唯諾而已。俊臣又詐為仁杰等謝死表,使糹林奏之。

樂思晦男未十歲,沒入司農,上變,得召見。太后問狀,對曰:“臣父已死,臣家已破,但惜陛下法為俊臣等所弄。陛下不信臣言,乞擇朝臣之忠清、陛下素所信任者,為反狀以付俊臣,無不承反矣。”太后意稍寤,召見仁杰等,問曰:“卿承反何也?對曰:”不承,則已死於拷掠矣。“太后曰:”何為作謝死表?“對曰:”無之。“出表示之,乃知其詐,於是出此七族。庚午,貶知古江夏令,仁杰彭澤令,宣禮夷陵令,元忠涪陵令,獻西鄉令;流行本、嗣真於嶺南。

俊臣與武承嗣等固請誅之,太后不許。俊臣乃獨稱行本罪尤重,請誅之;秋官郎中徐有功駁之,以為:“明主有更生之恩,俊臣不能將順,虧損恩信。”殿中侍御史貴鄉霍獻可,宣禮之甥也,言於太后曰:“陛下不殺裴宣禮,臣請隕命於前。”以頭觸殿階,血流沾地,以示為人臣不私其親。太后皆不聽。獻可常以綠帛裹其傷,微露之於幞頭下,冀太后見之以為忠。

甲戌,補闕薛謙光上疏,以為:“選舉之法,宜得實才,取捨之間,風化所繫。今之選人,鹹稱覓舉,奔競相尚,喧訴無慚。至於才應經邦,惟令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