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部分(3 / 4)

小說:資治通鑑 作者:死磕

太保,諡曰忠節,以其子威明為太僕丞。杲卿之死也,楊國忠用張通幽之譖,竟無褒贈。上在鳳翔,顏真卿為御史大夫,泣訴於上。上乃出通幽為普安太守,具奏其狀於上皇,上皇杖殺通幽。杲卿子泉明為王承業所留,因寓居壽陽,為史思明所虜,裹以牛革,送於范陽。會安慶緒初立,有赦,得免。思明降,乃得歸,求其父屍於東京,得之,遂並袁履謙屍棺斂以歸。杲卿姐妹女及泉明之子皆流落河北;真卿時為蒲州刺史,使泉明往求之,泉明號泣求訪,哀感路人,久乃得之。泉明詣親故乞索,隨所得多少贖之,先姑姐妹而後其子。姑女為賊所掠,泉明錢二百緡,欲贖己女,閔其姑愁悴,先贖姑女;比更得錢,求其女,已失所在。遇群從姐妹及父時將吏袁履謙等妻子流落者,皆與之歸,凡五十餘家,三百餘口,均減資糧,一如親戚。至蒲州,直卿悉加贍給,久之,隨其所適而資送之。袁履謙妻疑履謙衣衾儉薄,發棺視之,與杲卿無異,乃始慚服。

六月,己酉,立太一罈於南郊之東,從王璵之請也。上嘗不豫,卜雲山川為祟,璵請遣中使與女巫乘驛分禱天下名山大川。巫恃勢,所過煩擾州縣,幹求受贓。黃州有巫,盛年美色,從無賴少年數十,為蠹尤甚,至黃州,宿於驛舍。刺史左震晨至驛,門扃鎖,不可啟,震怒,破鎖而入,曳巫於階下斬之,所從少年悉斃之,籍其贓數十萬,具以狀聞,且請以其贓代貧民租,遣中使還京師,上無以罪也。

以開府儀同三司李嗣業為懷州刺史,充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

山人韓穎改造新曆,丁巳,初行穎歷。

戊午,敕兩京陷賊官,三司推究未畢者皆釋之;已貶、降者續處分。

太子少師房琯既失職,頗怏怏,多稱疾不朝,而賓客朝夕盈門,其黨為之揚言於朝雲:“琯有文武才,宜大用。”上聞而惡之,下制數琯罪,貶幽州刺史。前祭酒劉秩貶閬州刺史,京兆尹嚴武貶巴州刺史;皆琯黨也。

初,史思明以列將事來盧軍使烏知義,知義善待之。知義子承恩為信都太守,以郡降思明,思明思舊恩而全之。及安慶緒敗,承恩說思明降唐。李光弼以思明終當叛亂,而承恩為思明所親信,陰使圖之;又勸上以承恩為范陽節度副使,賜阿史那承慶鐵券,令共圖思明,上從之。

承恩多以私財募部曲,又數衣婦人服詣諸將營說誘之,諸將以白思明,思明疑未察。會承恩入京師,上使內侍李思敬與之俱至范陽宣慰。承恩既宣旨,思明留承恩館於府中,帷其床,伏二人於床下。承恩少子在范陽,思明使省其父。夜中,承恩密謂其子曰:“吾受命除此逆胡,當以吾為節度使。”二人於床下大呼而出。思明乃執承恩,索其裝囊,得鐵券及光弼牒,牒雲:“承慶事成則付鐵券;不然,不可付也。”又得簿書數百紙,皆先從思明反者將士名。思明責之曰:“我何負於汝而為此!”承恩謝曰:“死罪,此皆李光弼之謀也。”思明乃集將佐吏民,西向大哭曰:“臣以十三萬眾降朝廷,何負陛下,而欲殺臣!”遂榜殺承恩父子,連坐死者二百餘人。承恩弟承玼免。思明囚思敬,表上其狀。上遣中使慰諭思明曰:“此非朝廷與光弼之意,皆承恩所為,殺之甚善。”

會三司議陷賊官罪狀至范陽,思明謂諸將曰:“陳希烈輩皆朝廷大臣,上皇自棄之幸蜀,今猶不免於死,況吾屬本從安祿山反乎!”諸將請思明表求誅光弼,思明從之,命判官耿仁智與其僚張不矜為表雲:“陛下不為臣誅光弼,臣當自引兵就太原誅之。”不矜草表以示思明,及將入函,仁智悉削去之。寫表者以白思明,思明命執二人斬之。仁智事思明久,思明憐,欲活之,復召入,謂曰:“我任使汝垂三十年,今日非我負汝。”仁智大呼曰:“人生會有一死,得盡忠義,死之善者也。今從大夫反,不過延歲月,豈若速死之愈乎!”思明怒,亂捶之,腦流於地。

烏承玼太原,李光弼表為昌化郡王,充石嶺軍使。

秋,七月,丙戌,初鑄當十大錢,文曰“乾元重寶”,從御史中丞第五琦之謀也。

丁亥,冊命回紇可汗曰英武威遠毘伽闕可汗,以上幼女寧國公主妻之。以監漢中王瑀為冊禮使,右司郎中李巽副之;命左僕射裴冕送公主至境上。戊子,又以司勳員餐郎鮮于叔明為瑀副。叔明,仲通之弟也。甲子,上送寧國公主至咸陽,公主辭訣曰:“國家事重,死且無恨!”上流涕而還。

瑀等至回紇牙帳,可汗衣赭袍胡帽,坐帳中榻上,儀衛甚盛,引瑀等立於帳外,瑀不拜而立,可汗曰:“我與天可汗兩國之君,君臣有禮,何得不拜!”瑀與叔明對曰:“曏者唐與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