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頗知党項之反由邊帥利其羊馬,數欺奪之,或妄誅殺,党項不勝憤怨,故反。乃以右諫議大夫李福為夏綏節度使。自是繼選儒臣以代邊帥之貪暴者,行日復面加戒勵,党項由是遂安。福,石之弟也。
上以南山、平夏党項久未平,頗厭用兵。崔鉉建議,宜遣大臣鎮撫。三月,以白敏中為司空、同平章事,充招討党項行營都統、制置等使,南北兩路供軍使兼邠寧節度使。敏中請用裴度故事,擇廷臣為將佐,許之。夏,四月,以左諫議大夫孫景商為左庶子,充邠寧行軍司馬;知制誥蔣伸為右庶子,充節度副使。伸,系之弟也。
初,上令白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婿,敏中薦鄭顥。時顥已昏盧氏,行至鄭州,堂帖追還,顥甚銜之,由是數毀敏中於上。敏中將赴鎮,言於上曰:“鄭顥不樂尚主,怨臣入骨髓。臣在政府,無如臣何;今臣出外,顥必中傷,臣死無日矣!”上曰:“朕知之久矣,卿何言之晚邪!”命左右于禁中取小檉函以授敏中曰:“此皆鄭郎譖卿之書也。朕若信之,豈任卿以至今日!”敏中歸,置檉函於佛前,焚香事之。敏中軍於寧州,壬子,定遠城使史元破堂項九千餘帳於三交谷,敏中奏党項平。辛未,詔:“平夏党項,已就安貼。南山党項,聞出山者迫於飢寒,猶行鈔掠,平夏不容,窮無所歸。宜委李福存諭,於銀、夏境內授以閒田。如能革心向化,則撫如赤子,從前為惡,一切不問,或有抑屈,聽於本鎮投牒自訴。若再犯疆場,或復入山林,不受教令,則誅討無赦。將吏有功者甄獎,死傷者優恤。靈、夏、邠、鄜四道百姓,給復三年,鄰道量免租稅。向由邊將貪鄙,致其怨叛,自今當更擇廉良撫之。若復致侵叛,當先罪邊將,後討寇虜。”
吐蕃論恐熱殘虐,所部多叛。拓跋懷光使人說誘之,其眾或散歸部落,或降於懷光。恐熱勢孤,乃揚言於眾曰:“吾今入朝於唐,借兵五十萬來誅不服者,然後以渭州為國城,請唐冊我為贊普,誰敢不從!”五月,恐熱入朝,上遣左丞李景讓就禮賓院問所欲。恐熱氣色驕倨,語言荒誕,求為河渭節度使。上不許,召對三殿,如常日胡客,勞賜遣還。恐熱怏怏而去,復歸落門川,聚其舊眾,欲為邊患。會久雨,乏食,眾稍散,才有三百餘人,奔於廓州。
六月,立皇子潤為鄂王。
進士孫樵上言:“百姓男耕女織,不自溫飽,而群僧安坐華屋,美衣精饌,率以十戶不能養一僧。武宗憤其然,發十七萬僧,是天下一百七十萬戶始得蘇息也。陛下即位以來,修復廢寺,天下斧斤之聲至今不絕,度僧幾復其舊矣。陛下縱不能如武宗除積弊,奈何興之於已廢乎!日者陛下欲修國東門,諫官上言,遽為罷役。今所復之寺,豈若東門之急乎?所役之功,豈右東門之勞乎?願早降明詔,僧未復者勿復,寺未修者勿修,庶幾百姓猶得以息肩也。”秋,七月,中書門下奏:“陛下崇奉釋氏,群下莫不奔走,恐財力有所不逮,因之生事擾人,望委所在長吏量加撙節。所度僧亦委選擇有行業者,若容兇粗之人,則更非敬道也。鄉村佛舍,請罷兵日修。”從之。
八月,白敏中奏,南山党項亦請降。時用兵歲久,國用頗乏,詔並赦南山党項,使之安業。
冬,十月,乙卯,中書門下奏:“今邊事已息,而州府諸寺尚未畢功,望且令成之。其大縣遠於州府者,聽置一寺,其鄉村毋得更置佛舍。”從之。
戊辰,以戶部侍郎魏謨同平章事,仍判戶部。時上春秋已高,未立太子,群臣莫敢言。謨入謝,因言:“今海內無事,惟未建儲副,使正人輔導,臣竊以為憂。”且泣。時人重之。
蓬、果群盜依阻雞山,寇掠三川。以果州刺史王贄弘充三川行營都知兵馬使,以討之。
制以党項既平,罷白敏中教統,但以司空、平章事充邠寧節度使。張義潮發兵略定其旁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州,遣其兄義澤奉十一州圖籍入見,於是河、湟之地盡入於唐。十一月,置歸義軍於沙州,以義潮為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又以義潮判官曹義金為歸義軍長史。
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龜從同平章事,充宣武節度使。
右羽林統軍張直方坐出獵累日不還宿衛,貶左驍衛將軍。
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下大中六年(壬申,公元八五二年)
春,二月,王贄弘討雞山賊,平之。
是時,山南西道節度使封敖奏巴南妖賊言辭悖慢,上怒甚。崔鉉曰:“此皆陛下赤子,迫於飢寒,盜弄陛下兵於溪谷間,不足辱大軍,但遣一使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