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顏所將兵聞當留滄景,皆大呼西走,光顏不能制,因驚懼成疾。己酉,上表固辭橫海節,乞歸許州。許之。
壬子,以裴度為淮南節度使,餘如故。
加劉悟檢校司徒,餘如故。自是悟浸驕,欲效河北三鎮,招聚不逞,章表多不遜。
裴度之討幽、鎮也,回鶻請以兵從。朝議以為不可,遣中使止之。回鶻遣其臣李義節將三千人已至豐州北,卻之,不從。詔發繒帛七萬匹以賜之,甲寅,始還。
王智興遣輕兵二千襲濠州。丙辰,刺史侯弘度棄城奔壽州。
言事者皆謂裴度不宜出外,上亦自重之。戊午,制留度輔政,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王播同平章事,代度鎮淮南,仍兼諸道鹽鐵轉運使。
李寰帥其眾三千出博野,王庭湊遣兵追之。寰與戰,殺三百餘人,庭湊兵乃還,餘眾二千猶固守博野。
朝廷以新罷兵,力不能討徐州,己未,以王智興為武寧節度使。
復以德棣節度使李全略為橫海節度使。夏,四月,辛酉朔,日有食之。
甲戌,以傅良弼、李寰為神策都知兵馬使。
戶部侍郎、判度支張平叔上言:“官自糶鹽,可以獲利一倍。”又請“令所由將鹽就村糶易。”又乞“令宰相領鹽鐵使。”又請“以糶鹽多少為刺史、縣令殿最。”又乞“檢責所在實戶,據口團保,給一年鹽,使其四季輸價。”又“行此策後,富商大賈或行財賄,邀截喧訴,其為首者所在杖殺,連狀人皆杖脊。”詔百官議其可否。兵部侍郎韓愈上言,以為:“城郭之外,少有見錢糴鹽,多用雜物貿易。鹽商則無物不取,或賒貸徐還,用此取濟,兩得利便。今令人吏坐鋪自糶,非得見錢,必不敢受。如此,貧者無從得鹽,自然坐失常課,如何更有倍利!又若令人吏將鹽家至戶到而糶之,必索百姓供應,騷擾極多。又,刺史、縣令職在分憂,豈可惟以鹽利多少為之升黜,不復考其理行!又,貧家食鹽至少,或有淡食動經旬月,若據口給鹽,依時徵價,官吏畏罪,必用威刑,臣恐因此所在不安,此尤不可之大者也。”中書舍人韋處厚議,以為:“宰相處論道之地,雜以鹺務,實非所宜。竇參、皇甫鎛皆以錢穀為相,名利難兼,卒蹈禍敗。又欲以重法禁人喧訴,夫強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得矣。”事遂寢。平叔又奏徵遠年逋欠。江州刺史李渤上言:“度支徵當州貞元二年逃戶所欠錢四千餘緡,當州今歲旱災,田損什九。陛下奈何於大旱中徵三十六年前逋負!”詔悉免之。
邕州人不樂屬容管,刺史李元宗以吏人狀授御史,使奏之。容管經略使嚴公素聞之,遣吏按元宗擅以羅陽縣歸蠻酋黃少度。五月,壬寅,元宗將兵百人幷州印奔黃洞。
王庭湊之圍牛元翼也,和王傅於方欲以奇策於進,言於元稹,請“遣客王昭、於友明間說賊黨,使出元翼。仍賂兵、吏部令史偽出告身二十通,令以便宜給賜。”稹皆然之,有李賞者,知其謀,乃告裴度,雲方為稹結客刺度,度隱而不發。賞詣左神策告其事。丁巳,詔左僕射韓皋等鞫之。
戊午,幽州節度使硃克融進馬萬匹,羊十萬口,而表雲先請其直充犒賞。
三司按於方刺裴度事,皆無驗。六月,甲子,度及元稹皆罷相,度為右僕射,稹為同州刺史。以兵部尚書李逢吉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党項寇靈州、渭北,掠官馬。
諫官上言:“裴度無罪,不當免相。元稹與於方為邪謀,責之太輕。上不得已,壬申,削稹長春宮使。
吐蕃寇靈武。庚辰,鹽州奏党項都督拔跋萬誠請降。
壬午,吐蕃寇鹽州。
戊子,復置邕管經略使。
初,張弘靖為宣武節度使,屢賞以悅軍士,府庫虛竭。李願繼之,性奢侈,賞勞既薄於弘靖時,又峻威刑,軍士不悅,願以其妻弟竇瑗典宿直兵;瑗驕貪,軍中惡之。牙將李臣則等作亂,秋,七月,壬辰夜,即帳中斬瑗頭,因大呼,府中響應。願與一子逾城奔鄭州。亂兵殺其妻,推都押牙李�為留後。
丙申,宋王結薨。
戊戌,宣武監軍奏軍亂。庚子,李�自奏已權知留後。
乙已,詔三省官與宰相議汴州事,皆以為宜如河北故事,授李�節。李逢吉曰:“河北之事,蓋非獲已。今若並汴州棄之,則是江、淮以南皆非國家有也。”杜元穎、張平叔爭之曰:“奈何惜數尺之節,不愛一方之死乎!”議未決,會宋、毫、潁三州刺史各上奏,請別命帥。上大喜,以逢吉議為然,遣中使詣三州宣慰。逢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