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部分(2 / 4)

小說:資治通鑑 作者:死磕

北漢李鞏言至契丹,契丹主使拽剌梅里報之。

丙子,敕:“朝廷與唐本無仇怨,緣淮軍鎮,各守疆域,無得縱兵民擅入唐境。商旅往來,無得禁止。”

己卯,潞州送涉縣所獲北漢將卒二百六十餘人,各賜衫袴巾履遣還。

加吳越王弘亻叔諸道兵馬都元帥。

夏,四月,壬辰朔,濱淮州鎮上言:“淮南饑民過淮糴谷,未敢禁止。”詔曰:“彼之生民,與此何異,宜令州縣津鋪無得禁止。”

蜀通奏使高延昭固辭知樞密院,丁未,以前雲安榷鹽使太原伊審徵為通奏使,知樞密院事。審徵,蜀高祖妹褒國公主之子也,少與蜀主相親狎,及知樞密,政之大小悉以諮之。審徵亦以經濟為己任,而貪侈回邪,與王昭遠相表裡,蜀政由是浸衰。

吳越王弘亻叔徙廢王弘倧居東府,為築宮室,治園圃,娛悅之,歲時供饋甚厚。

契丹主遣使如北漢,告以周使田敏來,約歲輸錢十萬緡。北漢主使鄭珙以厚賂謝契丹,自稱“侄皇帝致書於叔天授皇帝”,請行冊禮。

五月,己巳,遣左金吾將軍姚漢英等使於契丹,契丹留之。辛未,北漢禮部侍郎、同平章事鄭珙卒於契丹。

甲戌,義武節度使孫方簡避皇考諱,更名方諫。

定難節度使李彝殷遣使奉表於北漢。

六月,辛亥,以樞密使、同平章事王峻為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樞密副使、兵部侍郎範質、戶部侍郎、判三司李谷為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谷仍判三司。司徒兼侍中竇貞固、司空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蘇禹珪並罷守本官。癸丑,範質參知樞密院事。丁巳,以宣徽北院使翟光鄴兼樞密副使。

初,帝討河中,已為人望所屬。李谷時為轉運使,帝數以微言諷之,谷但以人臣盡節為對,帝以是賢之。即位,首用為相。時國家新造,四方多故,王峻夙夜盡心,知無不為,軍旅之謀,多所裨益。範質明敏強記,謹守法度。李谷沉毅有器略,在帝前議論,辭氣慷慨,善譬諭以開主意。

武平節度使馬光惠,愚懦嗜酒,不能服諸將,王逵、周行逢、何敬真謀以辰州刺史廬陵劉言驍勇得蠻夷心,欲迎以為副使。言知逵等難制,曰:“不往,將攻我。”乃單騎赴之。既至,眾廢光惠,送於唐,推言權武平留後,表求旄節於唐,唐人未許。亦稱籓於周。

吳越王弘亻叔以前內外馬步都統軍使仁俊無罪,復其官爵。

契丹遣燕王述軋等冊命北漢王為大漢神武皇帝,妃為皇后。北漢主更名旻。

秋,七月,北漢主遣翰林學士博興衛融等詣契丹謝冊禮,且請兵。

八月,壬戌,葬漢隱帝於潁陵。

義武節度使孫方諫入朝,壬子,徙鎮國節度使,以其弟易州刺史行友為義武留後。又徙建雄節度使於晏鎮徐州,以武寧節度使王彥超代之。

戊午,追立故夫人柴氏為皇后。

九月,北漢主遣招討使李存瑰將兵自團柏入寇。契丹欲引兵會之,與酋長議於九十九泉。諸部皆不欲南寇,契丹主強之。癸亥,行至新州之西火神澱,燕王述軋及偉王之子太寧王漚僧作亂,弒契丹主而立述軋。契丹主德光之子齊王述律逃入南山,諸部奉述律以攻述軋、漚僧,殺之,並其族黨。立述律為帝,改元應歷。自火神澱入幽州,遣使告於北漢,北漢主遣樞密直學士上黨王得中如契丹,賀即位,復以叔父事之,請兵以擊晉州。

契丹主年少,好遊戲,不親國事,每夜酣飲,達旦乃寐,日中方起,國人謂之睡王。後更名明。

壬申,蜀以吏部尚書、御史中丞範仁恕為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

楚王希萼既克長沙,不賞許可瓊,疑可瓊怨望,出為蒙州刺史。遣馬步都指揮使徐威、左右軍馬步使陳敬遷、水軍都指揮使魯公館、牙內侍衛指揮使陸孟俊帥部兵立寨於城西北隅,以備朗兵。不存撫役者,將卒皆怨怒,謀作亂。希崇知其謀,戊寅,希萼宴將吏,徐威等不預,希崇亦辭疾不至。威等使人先驅踶齧馬十餘入府,自帥其徒執斧斤、白梃,聲言縶馬,奄至座上,縱橫擊人,顛踣滿地。希萼逾垣走,威等執囚之。執謝彥顒,自頂及踵剉之。立希崇為武安留後,縱兵大掠。幽希萼于衡山縣。

劉言聞希崇立,遣兵趣潭州,聲言討其篡奪之罪。壬午,軍於益陽之西。希崇懼,癸未,發兵二千拒之,又遣使如朗州求和,請為鄰籓。掌書記桂林李觀象說言曰:“希萼舊將佐猶在長沙,此必不欲與公為鄰;不若先檄希崇取其首,然後圖湖南,可兼有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