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資治通鑑 作者:死磕

“陵無以應之。十一月,甲子,太后以王陵為帝太傅,實奪之相權。陵遂病免歸。乃以左丞相平為右丞相,以闢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不治事,令監宮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於太后,公卿皆因而決事。太后怨趙堯為趙隱王謀,乃抵堯罪。上黨守任敖嘗為沛獄吏,有德於太后,乃以為御史大夫。太后又追尊其父臨泗侯呂公為宣王,兄周呂令武侯澤為悼武王,欲以王諸呂為漸。

春,正月,除三族罪、妖言令。夏,四月,魯元公主薨。封公主子張偃為魯王,諡公主曰魯元太后。

辛卯,封所名孝惠子山為襄城侯,朝為軹侯,武為壺關侯。

太后欲王呂氏,乃先立所名孝惠子強為淮陽王,不疑為恆山王;使大謁者張釋風大臣。大臣乃請立悼武王長子酈侯臺為呂王,割齊之濟南郡為呂國。

五月,丙申,趙王宮叢臺災。

秋,桃、李華。

高皇后二年(乙卯,公元前一八六年)

冬,十一月,呂肅王臺薨。

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

夏,五月,丙申,封楚元王子郢客為上邳侯,齊悼惠王子章為硃虛侯,令入宿衛,又以呂祿女妻章。

六月,丙戌晦,日有食之。

秋,七月,恆山哀王不疑薨。

行八銖錢。

癸丑,立襄成侯山為恆山王,更名義。

高皇后三年(丙辰,公元前一八五年)

夏,江水、漢水溢,流四千餘家。

秋,星晝見。

伊水、洛水溢,流千六百餘家。汝水溢,流八百餘家。

高皇后四年(丁巳,公元前一八四年)

春,二月,癸未,立所名孝惠子太為昌平侯。

夏,四月,丙申,太后封女弟嬃為臨光侯。

少帝浸長,自知非皇后子,乃出言曰:“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壯,即為變!”太后聞之,幽之永巷中,言帝病,左右莫得見。太后語群臣曰:“今皇帝病久不已,失惑昏亂,不能繼嗣治天下;其代之。”群臣皆頓首言:“皇太后為天下齊民計,所以安宗廟、社稷甚深。群臣頓首奉詔。”遂廢帝,幽殺之。五月,丙辰,立恆山王義為帝,更名曰弘,不稱元年,以太后制天下事故也。以軹侯朝為恆山王。

是歲,以平陽侯曹窋為御史大夫。

有司請禁南越關市、鐵器。南越王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後聽讒臣,別異蠻夷,隔絕器物,此必長沙王計,欲倚中國擊滅南越而並王之,自為功也。”

高皇后五年(戊午,公元前一八三年)

春,佗自稱南越武帝,發兵攻長沙,敗數縣而去。

秋,八月,淮陽懷王強薨,以壺關侯武為淮陽王。

九月,發河東、上黨騎屯北地。

初令戍卒歲更。

高皇后六年(己未,公元前一八二年)

冬,十月,太后以呂王嘉居處驕恣,廢之。十一月,立肅王弟產為呂王。

春,星晝見。

夏,四月,丁酉,赦天下。

封硃虛侯章弟興居為東牟侯,亦入宿衛。

匈奴寇狄道,攻阿陽。

行五分錢。

宣平侯張敖卒,賜諡曰魯元王。

高皇后七年(庚申,公元前一八一年)

冬,十二月,匈奴寇狄道,略二千餘人。

春,正月,太后召趙幽王友。友以諸呂女為後,弗愛,愛他姬。諸呂女怒,去,讒之於太后曰:“王言‘呂氏安得王!太后百歲後,吾必擊之。’”太后以故召趙王,趙王至,置邸,不得見,令衛圍守之,弗與食;其群臣或竊饋,輒捕論之。丁丑,趙王餓死,以民禮葬之長安民冢次。

己丑,日食,晝晦。太后惡之,謂左右曰:“此為我也!”

二月,徙梁王恢為趙王,呂王產為梁王。梁王不之國,為帝太傅。

秋,七月,丁巳,立平昌侯太為濟川王。

呂嬃女為將軍、營陵侯劉澤妻。澤者,高祖從祖昆弟也。齊人田生為之說大謁者張卿曰:“諸呂之王也,諸大臣未大服。今營陵侯澤,諸劉最長;今卿言太后王之,呂氏王益固矣。”張卿入言太后,太后然之,乃割齊之琅邪郡封澤為琅邪王。

趙王恢之徙趙,心懷不樂。太后以呂產女為王后,王后從官皆諸呂,擅權,微伺趙王,趙王不得自恣。王有所愛姬,王后使人鴆殺之。六月,王不勝悲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