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國防軍在瀋陽之戰的強悍戰鬥意志和作風,充分把當初的革命新軍時代的彪悍精神給發揮的淋漓精緻。雖然國防軍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兵員傷亡,但經此大戰洗禮後的國防軍,無論是精神面貌,還是內在的軍魂,顯然都如鋼鐵淬火一般,變得更加精純,才毅。
而那些投降的朝鮮偽軍,則完全膛目結舌,心中暗暗慶幸他們當初的選擇。如果他們不投降,那麼等待他們的命運,怕就是和瀋陽地區那些偽軍的命運一樣,連投降都變得不可得,全部葬身在國防軍憤怒的槍口火焰下。不,這已經不是彪悍可以形容了,這是兇殘,這是一支無比兇殘的軍隊。
東北一戰。不僅打的日本人元氣大傷,心驚膽寒,更讓這些朝鮮偽軍們完全絕了任何的心思。不管他們相信還是不相信,在這些高麗人的眼中,曾經那個威震四海的中央帝國,已經在他們的身邊站起。
雖然日本政府時國內極力封鎖訊息,但是東北軍全軍覆滅的訊息還是透過各種渠道在日本國內傳了開來。無數的日本民眾初始是不相心部分日本青年壞專到街上高呼增兵東北。徹底打敗女鳳十叭的口號。但隨著越來越多有力的訊息不斷印證日軍大敗的事實,特別是國內開始流傳的那些各國的原文報紙報道,還是讓呆若木雞的日本民眾漸漸開始明白,幾十萬關東軍大敗,三十萬日軍全軍覆滅,被全殲在遼東那片黑土地上。
瘋狂,只是一種極端走向另一種極端,受當年甲午海戰的巨大利益,整今日本這些年逐步向軍國邁進,民眾節衣縮食,國家財閥壟斷大量的財富,並以巨大的財富為後盾,支援政府和軍隊持續對外侵略擴充套件,以牟取更多的利益。
但是,在這些年與中國對抗的不斷失利中,特別是上次十萬日本陸軍遭遇海上埋伏,沉屍大海之戰後,整今日本都似被激怒,民間瀰漫著一種瘋狂的報仇叫囂。以至於當中國向東京派出和平談判使者後。師團在日本遭遇各種形形色色的阻擾。
日本政府可謂是有苦自己知,限於國內沸騰的民意,最後一縷和平解決的希望破滅。
只是不僅是當時的日本民眾還是日本政府都不會想到,中國的軍隊竟然如此之快就對東北日軍發動全面的襲擊。至此時,許多人才憶起當初和平談判時,不少的日本年輕軍官就指出,中國的和平談判欠乏誠意,乃是他們的緩兵之計。
當大量的事實被報紙曝光出來,尤其是日本政府一份向南京政府的抗議書,抗議中國國防軍對日本軍隊使用芥子氣,拒絕日本軍隊的投降,殘殺日本軍隊的俘虜等等一系列問題向中國提出嚴正的交涉。
雖然日本民眾不清楚這裡面的細節,但透過這個確鑿的證據,夫多數人已經相信之前的一系列傳聞恐怕都是真的了。那些家中有孩子,丈夫在東北駐軍的親人們最先站出來抗議,要求政府儘快公佈戰爭的結果和事實。
不管日本政府是如何處理這起事件,不管日本國內隨後又掀起多大的暴亂,在關於向大陸架擴充套件的問題上,越來越多的日本民眾已經完全失去了興趣。這種轉變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付出了太多的代價而毫無所獲,而是在大多數日本人看來,對國力已經迅速崛起的中央帝國對抗小怕是隻有死路一條了。而且如今的中國軍隊實在太兇殘了,他們竟然他們竟然把幾十萬大和民族男兒的鮮血,當成了黑土地的肥料。
日本這個國家,一直深受中國的影響,明中葉,僂寇曾經擾亂海防,不過對於日本這個國家來說,是沒有討得多少好處的。後來藉助工業革命的崛起,日本先佔據朝鮮,初步嚐到外侵擴充套件的甜頭。這種甜頭在甲午戰爭以及後來的辛丑戰爭中被最大化,最終以日俄戰爭日方的勝利而初步奠定日本在東亞的政治地位。
再後來藉助一戰的契機。日本工業和國力飛速發展,並讓整個民族都陷入一種狂熱,一種暴發戶的極端瘋狂與歇斯底里,並最終深度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因二顆原子彈把這個民族炸回原形,從狂熱中驚醒,在強國的陰影下完全沒有自我地生存著。
從某種程度上,國防軍全殲東北日軍,並使用了驚人的芥子氣,讓大多數民眾在潛意識中感到恐懼。瀋陽是一個城市,整座日本島何嘗不是一個城市,如果中國軍隊把那些毒氣彈丟向日本本土,那麼結果又是
?
雖然這種轉變還只是細微的。並且不會立即扭轉日本的對外政策,但等到量變積累達到質變的臨界點,這種微妙的心理和日本的民族性將直接決定日本未來的方向。
性格決定命運,對個人來說如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何嘗不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