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2 / 4)

面。

這次倪華招聘來的不單有軍工人才,還有礦山開採、冶煉、電力、煉油、機械等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共35名。最讓劉一民高興的,是有六個空軍教官和地勤技師。

劉一民穿越前雖然是名校高材生,也不過是學了一些空間物理的課程,具體的航空飛行從來沒有實踐過。現在有了這些人,馬上就可以在紅軍大學開設航空專業課程了。只要一有飛機,很快就可以投入訓練。

站在這些美國技術人才面前,劉一民心情有點激動,想想吧,馬上就可以建起鋼鐵廠、電廠,煉出鋼鐵來,進而生產武器彈藥,這在紅軍歷史上是開天闢地的事情。只要一切順利,憑曾照的水平和這些技工的能力,自己再稍微引導點撥一下,什麼狙擊槍、巴祖卡火箭筒,都可以生產出來。到時候,小日本除了空軍和海軍優勢,步兵在紅軍面前再無優勢可言。只要全面抗戰一開打,要不了多久,那日本人恐怕就知道遇見他爺爺了,哭都沒地方哭去。

第一七八章 發展(二)

此時,正是秋收時節,田野裡的穀穗金黃金黃,風吹過,掀起一陣陣金色波浪。

劉一民心情高興,用英語對這些美國來的客人說道:“歡迎各位先生到美麗的中國陝西來工作。我是中國工農紅軍紅軍大學校長、紅七軍團軍團長、陝西軍區司令劉一民,很高興認識各位。我非常榮幸地告訴大家,陝西是一塊美麗而神秘的土地,紅軍是人類歷史上紀律最嚴明、作風最嚴謹、最受人民擁護的部隊。到中國陝西來,幫助英勇的工農紅軍打敗日本侵略者,將是各位一生中最傳奇、最光榮的經歷。諸位有什麼疑問、有什麼要求可以透過翻譯,告訴我們的同志。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和各位做朋友,希望各位在我們這裡生活愉快、工作順利。”

這些美國人一聽劉一民純正的英語,馬上就有一種他鄉遇故交的味道,紛紛湧上來與劉一民擁抱,用英語嘰裡呱啦地問東問西,劉一民滿面笑容一一解答。

陳雲不懂英語,不知道劉一民在說什麼,只好叫過翻譯,讓翻譯轉述劉一民的話。

一邊的李富春看的直笑,逗陳雲說:“這下好了,給洋鬼子配的翻譯變成給陳大人翻譯了。”

陳雲也笑了,說富春大哥不。厚道,看來我是得學英語了。

裝置裝車完畢,美國來的技工也。都坐上了西安僅有的幾輛汽車,劉一民、陳雲、李富春等人就帶著車隊向韓城趕去。

當晚便在韓城宿營。

紅十三師東移後,師部就駐紮在韓城。

陳雲、李富春從西安出發時,讓。羅榮桓派軍團文工團隨行,計劃接到美國客人後在韓城舉行歡迎晚會。這車隊一到韓城,吃過飯,晚會就開始了。

劉一民對軍團文工團的節目已經很熟悉了,就讓。陳大中、常化雨、王南湖陪著陳雲、李富春他們看節目,讓李清陪著自己在韓城街上走走。

這段時間,一切都很順利,根據地繼夏糧豐收後,又。迎來了秋糧豐收,紅軍不用再為沒有糧食發愁。今天又接到了倪華髮回來的裝置,馬上就是一輪新的建設熱潮。雖然有特務造謠的詩,但那只是小事,影響不了形勢大好的局面。因此,劉一民走在韓城的街道上,心裡都一直在笑。

在劉一民生活的那個時代,農民就有夏糧吃飯、。秋糧換錢的說法,主要是說秋糧基本都是經濟作物,象大豆、玉米、棉花、紅薯、土豆等,都是隨時可以出售變現的,是農民一年生計中的錢櫃子。

雖然現在和後。世無法相比,根據地又是初創,許多行業還沒有完全復甦,但畢竟形勢穩定,紅軍政策又好,沒有那麼多苛捐雜稅,稅率穩定,相對於國內其他省份,今年的陝西算得上是做生意人的天堂了。

劉一民和李清一路漫步,見許多生意鋪子都還開著門,有的鋪子門口還掛著收購玉米、小米、黃豆、黑豆、芝麻、棉花、花生、大棗、核桃、紅薯、土豆的牌子,價錢也標的清清楚楚。看的劉一民越發心情愉快,忍不住輕聲低笑。

李清看著劉一民如此高興,本不想破壞他的心情,但心裡有事,覺得還是要報告軍團長,就開口子道:“軍團長,今天我看到了軍團報,上面有晶晶一篇文章,題目是《人民英雄劉一民》,把你參加紅軍以來的事蹟寫的清清楚楚。戰士們都看得如醉如痴,但我覺得這篇文章發的不好,雖然說是為了消除特務造謠的影響,寫的也都是事實,可我總是感覺這個題目大了點。人民英雄一般都是蓋棺論定時候的用語,是中央總結某個同志貢獻時的評價,我們自己這樣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