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部分(2 / 4)

防守羅山、信陽的是胡宗南的第十七集團軍。

胡宗南自從在劍門關下的漢陽鎮被劉一民紅七軍團俘虜後,世人都認為此翁必定命已休矣。不料國共談判時,胡宗南及其所部軍官作為交換俘虜全部被釋放。讓世人大跌眼鏡的還在後面,釋放就釋放吧,堂堂天下第一師被全殲,作為師長,胡宗南總該為死難的弟兄和丟失的武器裝備甚至為蔣委員長負點責任吧?不說槍斃他了,最起碼也應該把他送進監獄吧?結果,胡宗南迴到南京後不但沒有被問責,蔣委員長還慰勉有加,一幫黃埔系的同學更是今天一小請,明日一大宴,弄得好像給得勝回朝一樣。這些都是人家黃埔系的師生情、同學誼,外人也不好說什麼,一幫子閒散文人就在報刊上發表文章,說些不鹹不淡的話,斷定此人縱使不進大獄,但今生再也無望重新執掌兵權了。這些話音還沒有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就發表了訓令,說是要以胡部軍官為基礎,重建第一師,向悍匪劉一民報仇雪恨。

最後的結局充滿戲劇性,蔣介石不但給胡宗南補足了武器裝備,還補齊了軍官,又從中央軍各部隊中抽調骨幹部隊,交給胡宗南作為重建第一師的基礎,命令胡宗南開到江浙地區徵兵,儘快完成重組和訓練。

這胡宗南畢竟是黃埔高才,肚子裡還是有點道道的。他擔心全部從江浙地區徵兵會讓江南人的文弱氣影響部隊戰鬥力,想方設法去湖南、山東、安徽、四川招人。這年代,平常人都填不飽肚子,豎起招兵旗,不愁吃糧人。胡宗南很快就完成了徵兵任務,恢復了第一師的建制,投入訓練。這一次,胡宗南發了狠,反正他在紅軍的俘虜營裡已經想明白了,要想和劉一民一較高低,非得練出精兵不可。因此,他重新修訂了國軍的訓練條例,埋頭抓部隊訓練了。

訓練初見成效的時候,華北形勢已經開始惡化了。蔣介石前去視察後很滿意,當即決定將第一師擴編為第一軍,隨後又將胡宗南補選為國民黨中常委督查委員,要求胡宗南務必痛下決心,練出一支精兵來,建功立業,一雪前恥,把個胡宗南感動的一塌糊塗。

淞滬會戰時,考慮到胡部畢竟是新部隊,蔣介石並沒有命令胡部參戰。但是到了淞滬會戰後期,戰局糜爛,胡宗南主動請纓,率部投入戰鬥。結果因新兵過多,部隊損失較大,但也取得了一定戰果。他畢竟是嫡系中的嫡系,又是主動請戰,勇氣可嘉,蔣介石乾脆就任命她當了第十七軍團軍團長,讓他又去訓練擴充部隊。

經過淞滬會戰洗禮,胡宗南部的老兵成分增加,戰鬥力不降反升。到蘭封會戰時,胡部再上戰場,雖然沒達到消滅土肥原師團的目的,但打的就比較好了。會戰結束,蔣介石就命令胡部撤到南陽休整補充。這一次蔣介石放心大膽地把防守羅山、信陽的任務交給了他。

這一次,胡宗南和歷史上的表現不同,他吸取了第一師被劉一民全殲的教訓,一面堅守防線,一面集中部分主力打小鬼子的伏擊,同時還派出多支小部隊主動出擊,襲擾鬼子。

戰法變了,自然部隊的傷亡就小了,戰果也就大了。在潢川通往羅山必經之路的竹竿鎮,胡宗南部就打了個漂亮的伏擊戰,小鬼子進攻羅山的先頭部隊1000多人被裝進了口袋,雖然日軍反應快,最後突圍而出,但還是老老實實地留下了700多具屍體。接下來,董釗第二十八師、川軍二十二集團軍王仕俊第一二五師、曾蘇元第一二四師一部在竹竿鎮沿竹竿河佈防,在日軍攻擊下連續七天堅守陣地、巋然不動,給小鬼子以極大殺傷。特別是川軍第一二五師、第一二四師一部,在日軍飛機狂轟濫炸和炮火覆蓋下,死戰不退,傷亡極大。直到日軍突破陣地,守軍才撤退。

可是接下來卻發生了變故,一二四師師長曾蘇元駐守羅山縣城,日軍攻來時,曾蘇元懼怕被敵圍殲,棄城而走,使日軍順利佔領羅山城,並乘勝深入到羅山與信陽間的五里店,威脅信陽。

實際上,曾蘇元之所以棄城,和楊森棄守安慶一樣,原因很複雜,主要是中央分割使用川軍的政策所致,也就是說蔣介石排斥地方派系的政策讓川軍將領寒心了。

情況危急。胡宗南不敢遲緩,一面指揮第一軍兩個師與董釗的第二十八師等部,在炮兵與裝甲兵部隊的支援下,在羅山與信陽之間正面設防,阻擊與反攻日軍。川軍一二四師、一二五師在第一軍的左、右兩翼展開。戰鬥異常激烈,雙方傷亡都很大。

天高雲淡,風清氣爽,豫南的十月確實很美。可惜,小鬼子就象一群蟑螂,在這美麗的風景上潑上了一團黃糊糊的顏料,把這個風景都破壞了。

董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