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慎重,內閣和大本營連續開了三天的聯席會議,討論我國是否要對蘇開戰。爭論不已,沒有形成一致意見。內閣和大本營起草了《適應形勢發展的帝國綱要》,呈請陛下御覽,請陛下御裁!“
說完,近衛文磨就把自己準備的報告材料交給宮內官,呈給裕仁天皇。
德國進攻蘇聯的事情裕仁天皇一直都在關注,德軍的戰績他知道的清清楚楚,關東軍的意圖、陸海軍的意見他也清楚,內閣和大本營聯席會議上的爭吵他更清楚。
裕仁天皇仔細翻看了一會兒,然後問道:“首相的意見呢?”
近衛文磨奏到:“臣個人意見認為應該抓住蘇德戰爭機會,對蘇秘密備戰。一旦戰爭形勢對我國有利,果斷對蘇開戰。但是,要控制戰爭規模,戰爭範圍不能超過清國割讓給俄羅斯的領土範圍。理由有三點:一是師出有名。蘇俄創始人列寧曾經向全世界承諾,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這就是說要歸還沙俄從中國掠奪的土地。滿洲國是清國的當然繼承者,收回原有國土,理所當然。世界各國無話可說,蘇聯也不應該有異議。二是我國經濟形勢沒有好轉,只能支援有限的戰役行動。如果擴大戰爭規模,後勤壓力過大。特別是石油問題,自從美國中止與我國航海通商條約後,禁止向我國出售一切戰略物資,我國的石油進口渠道被掐斷。陸軍現在使用的油料都是動用儲備,長時間下去,無法保證需要。從這點上說,我國更應該南下東南有太大的經濟價值。”
近衛文磨要是知道西伯利亞地下蘊藏著日軍急需的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估計就不會這樣說了。可惜,他不知道。包括蘇聯人,現在也不知道。
近衛文磨說完,裕仁天皇思考了一會兒,又讓鬍子花白的老元帥閒院宮載仁親王奏報。
御前會議是日本的最高決策機構,比什麼議員、元老院、內閣會議嚴肅得多。日軍的每一步戰略行動都出於御前會議的決策。
閒院宮載仁親王已經是標準的老不死了,絕對是迎風眼流淚、咳嗽屁出來的老貨了。
就聽閒院宮載仁親王奏到:“陛下,臣考慮,打不打蘇聯,關鍵是要看德國人的攻擊速度。如果德國人能儘快攻佔莫斯科,我國就毫不猶豫地對蘇開戰。如果德國人攻不下莫斯科,蘇德戰爭很可能會打成持久戰。我國沒有必要替德國人作嫁衣裳。”
近衛文磨、閒院宮載仁親王說的都是老成謀國之言,歷史上,日本對蘇秘密備戰最後無疾而終的核心點,就是因為德國人在莫斯科城下攻擊不順,讓日本人看不到德國速勝的前景,而徹底改弦更張,一心一意南下了。
第一一五六章 天皇決斷(續)
閒院宮載仁親王說的意思在場的人都清楚,那就是要等德國人打下莫斯科、蘇聯敗局已定的時候出兵夾擊,那樣的話,風險小,收益大,一本萬利,猶如痛打落水狗一樣。
裕仁天皇沉吟一會兒,自言自語到:“德國人能不能拿下莫斯科,確實是個關鍵點啊!”
稍停一會兒,裕仁天皇似乎收回了思緒,轉而問廣田弘毅有什麼看法。
日本現在的外相是豐田貞次郎海軍大將,只不過他擔任外相時間短,裕仁天皇還是向當過第32屆內閣首相、當過幾屆內閣外相的廣田弘毅諮詢了。
廣田弘毅是歷史上二戰結束後東京大審判中被絞死的甲級戰犯中唯一的文官。之所以只有他一個文官被絞死,主要原因是他當首相時恢復了《陸海軍大臣現役將軍(大、中將)專任制》,規定陸海軍大臣、次官必須由陸海軍現役軍官出任。這個辦法最早出自於日本軍國主義鼻祖山縣有朋,寺內壽一從破爛堆中翻了出來,廣田弘毅很榮幸地被寺內壽一當成了傀儡使用。但是,正是因為這個辦法,把日本內閣的生殺權交到了陸海軍手裡。陸軍或海軍隨時可以以辭去陸相、海相職務的手段逼迫內閣倒臺,也可以以產生不出陸相、海相人選為藉口,阻撓首相組閣。日本內閣也由此被綁上了軍國主義擴張的戰車。
對於中國人來說,廣田弘毅還有個比較出名的事情,那就是在處理偽滿洲國問題上提出了“對華三原則”,也叫“廣田三原則”:(1)“使中國方面徹底取締排日言行。擺脫依賴歐美的政策。同時採取對日親善政策,並付諸實行。進而就具體問題。使其與帝國合作。”(2)“雖必須使中國最終正式承認滿洲國,當前則應使中國在事實上預設滿洲國之**,停止其反滿政策,至少在與滿洲國毗連之華北地區須與滿洲國之間進行經濟以及文化方面之融通合作。”(3)“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