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文人打扮,頭戴書生巾,身著曲裾深衣,卻偏偏將自腰下的衣襟撕開,騎著一匹高頭大馬蓬頭垢面的在洛陽街面上急疾,身背二石弓,手執白銀槍。因是太尉之子無人敢去管他。又偏生疾惡如仇,洛陽地面一些尋常潑皮無賴都聽他的,受他的管,卻少有欺善之事。

而一旦入了盧植的書舍,又是一付文質彬彬的樣子,談經論文,子乎者也,讓人好生摸不著頭腦。

不過知他的人,還是有,一個是王越、盧植,一文一武兩位老師,另一位就是私訂終身的黃鶯兒。

盧植深知此子不凡,也許日後成就不在另一個深藏報負的劉備之下,他平日卻不喜引經據典,卻喜看兵法韜略,問的行軍佈陣之事,有時連盧植也答不出來。這讓盧植暗喜,老身後繼有人也。(注:盧植此時50歲左右,但那時候50歲就是長壽,人平時壽命才30多,曹丕才40歲左右的樣子就掛了。)

黃鶯兒完全以為心上人是為了自己而學文習武的,芳心暗喜,哪個女孩不希望自己將來的男人文能定國,武能安邦,是萬人矚目的大英雄,大豪傑?她當然也不例外,每當偷偷見到張鋒,看到他身上累累的傷痕時,倒充作了他母親的角色,一面絮絮叨叨埋怨公孫瓚太過於嚴苛,一面又流著淚用小手替他上傷藥,這讓張鋒心裡無比幸福,這是除了張溫夫婦,第三個讓他感覺到親情溫暖的人,也許裡面還有愛情的成分,只不過黃鶯兒太小,體會得不多罷了。

此時的漢朝,已隱隱有些不妥了。

漢熹平五年(公元176年),閏五月,永昌太守曹鸞上書,請赦黨人。鸞下獄被殺。

漢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四月,大旱,七州發生蝗災。八月,遣夏育等出擊鮮卑,漢軍大敗。

漢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十月,靈帝廢皇后宋氏。朝廷初開西邸賣官。

漢光和二年(公元179年),春,大疫。十月,司徒劉郃等謀殺宦官,事洩被捕,下獄死。

漢光和三年(公元180年),四月,江夏蠻起義。六月,曹操被徵召任為議郎。十二月,立何氏為皇后,何進為侍中。

漢光和四年(公元181年),靈帝於後宮建店經商,於西園使狗佩冠綬。

張鋒去了盧植那裡,回來的路上看到路邊有一些黃巾裹頭的漢子,正在洛陽城裡遍施符水,宣傳教義,吸引了不少窮苦百姓。張鋒一看,心道不好,一算,再過兩年,就是張角借大旱之後的大災,引得眾多無生計的百姓聚眾造反,便是歷史有名的“黃巾之亂”,雖然後來被皇甫嵩、盧植、朱儁擊敗,卻使得地方割據勢力獨大,以致風燭殘年的東漢王朝搖搖欲墜。

這幾日,最多的就是見過盧植和張溫搖頭嘆息,打聽之下才知道是靈帝又賣了幾個官,得了幾千萬金,卻不用於民生,只想著自身修園築宮,一幫諫臣卻殺的殺,趕的趕,沒剩下幾個忠臣敢開口說直說話了。

張溫見了張鋒,也只暫時把煩心的政事放去一旁:“鋒兒,為父聽說你與黃家小姐交好,可有其事?”

張鋒倒也乾脆:“求父親大人替孩兒作主。”

“也罷,孩子也長大了這許多,這世頭,唉,為父明日趁吉日便上門為你提親便是。這黃家的孩子,倒是乖巧淑慧,不象那老蔡的丫頭,卻越發看不起人了,不就是會做幾首詩嗎?”張溫想著,自去吩咐家人準備一干彩禮。

黃鶯兒透過張鋒的嘴,知道張府終於要上門來提親了,心下又喜又羞,忙把這事告訴了一直瞞著的閨中好友蔡琰,不料她卻極力反對。

“姐姐切不可嫁給那廝,仗著自己身份,常做出些出格之事。姐姐若真從了他,恐遺笑於世人也。”蔡琰十歲,也漸漸有些美人之相,只是心下看張鋒不起。

“出格?可是他又招惹別家小姐?”黃鶯兒蘭心秀質,只是一牽扯到心上人,又不免聰明人也傻了許多。

“那倒不是,你不聽市井之言嗎?說他與平民論交,常與販夫走卒與酒樓喝酒划拳,稱兄道弟,這豈是士子所為,還有我曾親見他舞刀弄槍的,一介武夫,姐姐難道會喜歡這種人?”蔡琰和當時許多人一樣,根本看不起平民這種草根階層,卻根本不想想,如果沒有這些人,她所食所穿所觀之書,從何來?這種高高在上的貴小姐,毫不知民間疾苦,只顧埋頭於琴棋書畫之間,以為這些精藝,才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標準,才是一個人有無與無才之間的區別。

黃鶯兒聽得,也放心下來,只要不是那方面胡來,其他方面也由得他了,誰讓他那日……心下也不顧得姐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