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哪天有事,第二天更兩章就是。
………………………………………………………………………………………………
孔融一身灰濛濛的官服,親自領了一干大小官員在城門口迎接。
“若非二位大人出手相助,恐怕這北海郡早已不保也。”孔融深深一揖,劉,張二人慌忙還禮。
劉備連大耳朵也紅了:“備不才,若非知機賢弟,恐亦為宵小所趁也。”
張鋒忙客氣道:“均是大漢臣子,討賊何為彼此?”
三人紊紊叨叨一番,這才入得城,劉備雖然還剩下八、九百人,但是死活都不肯接受這剩下的七萬多黃巾俘虜。
他覺得此戰張鋒功勞最大,白白得了七萬人心裡過意不去,再說自己那平原縣如何安置這麼多人?他的家底可不象張鋒那麼殷實。
“無奈”之下,張鋒派太史慈和臧霸兩人借了北海士兵兩千去安置俘虜,等清點人口完畢,就派除了黃忠外的所有新投靠的人帶著這些人回到陳留,請曹操處置。
當然這樣是遠遠不夠的,管亥部的這十萬人還有著幾十萬的老幼婦孺,就在泰山境內。張鋒許諾可以將這幾十萬人全部歸入東郡籍內,分給田地和基本糧食,這七萬人才心甘情願老老實實跟著張鋒走,否則二千人要押解七萬人?開玩笑。
田地,是這個時候平民的根。沒了根,誰都說不準做出什麼事來。這批黃巾軍大多數也是逼得無奈的平民,又不是天生的野心者,誰願意用木棒,銅刀銅劍去跟官軍的鐵器砍?
於是大多數人願意跟著張鋒走,雖然這個時候官軍說的話十有四五是假的,朱儁、皇甫嵩都玩過殺俘的把戲。
但是張鋒不同,一來名氣大,二來有錢,三來……這些人也實在沒的選擇了。打不下北海,管亥也掛成幾塊,他們還有別的出路嗎?
眾人將全部希望寄託在這位瘋子身上。
其實張鋒也騙了他們,他們當中最多隻有二萬人左右的人口可以分到自己的田地,剩下的大部分分到新開的工廠裡面去,小部分精壯的漢子挑出來從軍。
畢竟張鋒並不相當一個地主,而且濮陽、張村能分的地都分了,他哪來那麼多地給幾十萬人?袞州其他地方可全是老闆曹操的,雖然開口要曹操也會給他,但是這一來就會觸犯了很多士族的利益,這對曹操初期的統治極為不利。
孔融踮著腳半天也看不到心儀已久的太史慈,於是問道:“何不見太史壯士?”
張鋒知道他打的什麼主意,於是笑著回道:“子義業已投入我家主公的麾下。”
“哦,那真是恭喜曹袞州了。”孔融面上全是一付真誠的表情。
張鋒應了應景的打哈哈,心裡卻在想:“恐怕你是說可惜可惜吧?”
晚上的洗塵宴,孔融千叮萬囑,要張鋒帶太史慈千萬要參加,美其名曰,犒勞有功將士。
哼,還不是為了太史慈的那點小恩小惠想作作文章。
孔融是這個時候清議分子的代表,最經常乾的事就是請一幫子“名人”,品評人物,謗誹朝政,正經事也做不得多少。但偏偏當時不少人認同這個調調,覺得這才是才子所為。
張鋒對這種浪費糧食的行為嗤之以鼻。
國當值亂世,武可以定國,文可以安邦,光是在一起喝喝酒,作作詩賦,就能對國家起什麼貢獻嗎?
看看這有兵有甲的北海被十萬裝備不整的黃巾軍打得抬不起頭就知道了。
果然三杯下肚,互道了些仰慕已久的話,然後孔融就開始借題發揮了。
“子義將軍,不知令堂身體可好?”意思就是說,你還記得我當日對你們家的好處吧?是不是該報答我了呢?
坐在左手邊最下首的太史慈忙恭恭敬敬的站起來拱手道:“回府君,家母向日多蒙恩惠,得以藥錢相濟,慈無以為報,本欲效力於府君左右。但張將軍妙手,家母之症,十已去七八矣。慈遂厚顏跟隨將軍,府君大恩,蒙日後慈再報。”
這意思就是,你給了錢給了糧,但是張鋒才是治好我老孃病的人,所以我只好先報答他,你往後排排隊吧。
“哦——子義不必介懷,今日解我北海之圍,子義功莫大焉,往日些許小事,休要再提,來來來,吾敬在座各位一杯。”孔融眼中的失望之色難能逃得過張鋒的眼力。
“請——”
“請——”
眾人皆立而飲之。
孔融輸了第一陣,想在後面找個場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