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罰俸一年,八仙嫡降一等,俱限一年滿足復常。”八仙、龍王謝罪,帝即命四將班師。老君三人辭別玉帝而出。龍王、八仙在外拜謝。三人乃一齊辭別,駕雲各在本處而去。自此天淵迥別,天下太平。
詩曰:
八仙蹤跡居島蓬,會罷蟠桃過海東;大士不為扶山海,龍王安得就深宮。
自後八仙屢屢出見人間,但凡人肉眼多不識得者。彼亦必待有緣者而方度也。又將諸仙近事以及神通列述於後。
國朝時,忽有道士賣木圈於市,其圈連環,並無刀斧痕跡。人皆奇之。有一書生悟曰:“神仙多戲術,今二圈連環,似一呂字,意老是呂洞賓也。”出拜之求度。道士曰:“何故如此?”書生曰:“語圈中之意,知師為呂祖也。”道士曰:“後面之人叫我賣耳。”書生回頭,不見道士。
長安一人家,造醬一大缸,有毒蛇淹死其中,主人不知。忽有老者騎驢而過,直入其家,打破醬缸而去,主人出視之,有毒蛇一條在內。大驚,奔往謝之,其老騎驢緩緩而行,主人力追不及。人以為張果老也。
南中有爛腳丐者,臥於橋上,終日呼人替其摩摩腳。三日呼,無其人知。忽大笑,騰雲而去,人以為李鐵柺也。然其摩摩腳者,諭言能為之摩者,即度之也,但無人識。
廣中新造一寺,本寺僧建一石碑,欲書鍾、王之名家字。一日寺僧出,令徒守之。忽一道士至其寺,就筆欲寫其碑。小徒不從,奪去其碑。道士即以筆染水寫詩一首,其字流動如珠,今存焉。詩中有“自別岳陽曾到此”之句,蓋純陽所為也。
山東魯王好道,殿前有一大槐,已死數年,王深惜之,不忍代砍,一日齋僧、一道士後至,坐其樹下。內臣持齋與之。道士從手上束以一黑丸含其口,內臣惡之。道士將樹鑽一孔,納丸其中,書以呂字於地而去。次日其樹復生,枝葉皆茂盛如故。
又三日,魯王設醮,有一尼懷胎求食,而魯王笑與之食。俄而腹癰欲產,魯王命居一室,忽產一子,王命育之,其夜子母皆不見。僅留二口字於壁上。
此皆近聞,錄之終篇,其餘仿此。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