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的強大衛所軍已經名存實亡。
為了補充兵員,明朝統治者不得不採取別的辦法,於是有了徵兵制,徵兵制因為徵集的兵員素質良莠不齊,很快就被募兵制所代替,到了明朝後期,募兵已經成了軍隊的主力。
不過遺憾的是,募兵制也有著無法解決的先天缺陷。
手握兵權的地方總兵剋扣軍餉,吃空餉成為普遍現象,他們只願意把錢花在私有的家丁部隊身上,而不願意把錢花在國有的常備軍上,因此大明帝國的常備軍普遍存在兵員不足、武備松馳、缺乏訓練等等各種問題,才會導致明軍屢戰屢敗。
最典型的是薩爾滸之戰,明軍號稱二十萬,實際上最多也就七、八萬人,不懂軍事的楊鎬書生意氣,還搞了一個分進合擊的戰術,結果讓奴爾哈赤撿了個大便宜。其實,就算是四路分兵,就算是兵力處於絕對的劣勢,要不是因為明軍已經爛到了骨子裡,僅憑後金當時那五、六萬裝備落後的八旗兵,奴爾哈赤縱然有通天徹地之能也贏不了薩爾滸之戰。】
看見千餘家丁個個精神飽滿,氣勢驃悍,王樸滿意地點了點頭,問身邊的小七道:“火器和乾糧都發下去了?”
“都下發了。”小七點頭道,“每人雙份的火藥鉛丸,還有三天份的乾糧。”
“馬嘴都上套了?”
“都上好了,馬蹄也裹上棉布了。”小七道,“將軍你放心,夜間行軍不能發出聲音,這點常識小人還是知道的。”
“這就好。”王樸道,“熄滅火把,出發。”
小七緊跑兩步,站到閱兵臺前,扯著嗓子吼道:“將軍有令,熄滅火把,出發!”
千餘家丁紛紛熄滅火把,然後翻身上馬,在漆黑的夜空下向著轅門洶湧而去。如此規模的軍隊調動根本不可能瞞過營中計程車兵,越來越多計程車兵從帳蓬裡跑了出來,這些士兵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紛紛開始猜測起來,不安的氣氛開始在軍中瀰漫。
“總兵大人等等。”
急促的急蹄聲中,大同副總兵趙物竹驅馬追上王樸,激動地問道:“總兵大人,你這是幹什麼去?”
“怎麼?”王樸沉聲道,“本將軍出兵還要向你請示不成?”
“這……”趙物竹道,“總兵大人既然要出兵,總該讓我們知道啊,再說大人你不說一聲就帶著親兵走了,大營裡這一萬多弟兄怎麼辦?”
王樸道:“你是大同鎮的副總兵,本將軍如果戰死或者外出,大營中的一萬多弟兄當然是由你指揮了,這麼簡單的軍規還要本將軍教你嗎?”
趙物竹道:“可是……”
王樸喝道:“廢話少說,讓開。”
見王樸眸子裡殺機流露,趙物竹不由打了個冷顫策馬讓開去路,王樸勒轉馬頭揚長而去,臨出轅門時,王樸還是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眸子裡掠過一絲惻然,王樸並不想拋棄大營裡的一萬多大明將士,可他別無選擇。
筆架山失守,松山之戰敗局已定!
洪承疇還想著和清軍決一死戰,可唐通、吳三桂他們根本就不會給他這個機會,留下來是死,跟著唐通他們逃跑也是死!
滿清奴酋皇太極早已經調兵譴將,派出多路精兵守在明軍逃跑的必經之路上了,所謂兵敗如山倒,明軍一旦開始後撤,全軍將士就會喪失鬥志,只恨爹孃少生兩條腿,再加上清兵的前堵後追,歷史上的悲劇將再次重演。
就算王樸能從亂軍中殺出一條血路逃回山海關,最終等待他的命運也只能是死,崇禎皇帝對敗軍之將可是從來不姑息的,歷史上的吳三桂之所以能逃過一死,是因為當時的大明帝國實在是無人可用,只能靠他來支撐關外局勢。
那麼,留下來和洪承疇一起死守松山?
那也是死路一條!洪承疇麾下的十三萬大軍已經是大明帝國最後的機動兵力了,崇禎皇帝已經派不出多少軍隊來解松山之圍了。
逃跑是死,留下來還是死,王樸似乎已經無路可走了?
其實不然,王樸還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奇襲滿清的都城——盛京,然後繞道朝鮮奪船出海,從海路返回登州。只要王樸能攻下建奴的老巢盛京並且搶到一樣東西,就足以抵消兵敗松山的塌天大罪,王樸就還能安安穩穩地當他的大同總兵。
當然,奇襲盛京可以說是兇險萬分,用九死一生來形容也絕不過份,但至少還有一線生機!
現在的大同總兵王樸可是混混出身,坐以待斃、患得患失從來就不是他的行事作風,一旦決定了的事情,哪怕是上刀山下油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