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腕臂之美的紅麝串,她就沒有。這是什麼意思?歷代的論家幾乎都認為,這是元春在指婚。當然,元春可以更明確地指婚,可能是她考慮到寶玉年紀還小,就先這樣比較含蓄地來表達她的一個意向,就是她覺得,將來她這個弟弟,應該娶寶釵為妻。
我不是從根本上反對元春指婚說,但是,我覺得大家要注意到,接下去的情節裡,我們並沒有看到本應是緊接而來的反應,王夫人和薛姨媽首先應該感到高興,對不對?賈母似乎也應該有個態度出來啊,畢竟這是元妃的意思呀,可是,看不到相關的文字,反而是寫了些別的事情。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大家千萬別忘了,就薛姨媽而言,她那寶貝女兒的前途,首選,並不是嫁給寶玉。他們家為什麼來都城?其中一個很大的目的,是要讓寶釵參加選秀,以成為陪侍、才人、贊菩。書裡以寶玉為本位,叫寶釵姐姐,叫黛玉妹妹,前面我分析過,故事進展到那個階段,寶玉是十三歲,那麼,寶釵大體應該是十四歲,黛玉應該是十二歲。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第四十五回,應該也是寶玉十三歲那一年,黛玉有句話,說,我長了今年十五歲,這與前後文都不對榫,而且各個古本,一直到通行本,這句全一樣,這是怎麼回事?我想,是個筆誤,而且也不一定是曹雪芹本人造成的,有可能是後來抄書的人抄到這裡,覺得十二太小,把二描改為了五,而這個抄本成了後來各種轉抄本的底本,於是就都成了黛玉十五歲。這裡不細討論黛玉的歲數問題,還是來說寶釵,寶釵肯定比寶玉大,寶玉十三她就十四了,十四正是參加選秀女的年齡,她家帶她到都城,為的就是能像元春一樣,先選進宮裡做女史,然後一步步升上去嘛。那麼,究竟寶釵參沒參加選秀女呢?我覺得,她參加了,而且應該就是在第二十八回那個時候去參加的。但是,她卻沒有被選中,只是曹雪芹寫得很含蓄,沒有明寫,是暗寫。而元春的端午節頒賜,給她的一份格外優渥,第一層意思,應該是安慰她,安慰這位美麗而聰慧的表妹;其次,才可能是,表達了那樣一個意向,就是既然進不了宮,那麼,將來可以嫁給寶玉,成為她的親弟媳婦。
確立了這樣一個思路,我就覺得,從那以後的一連串情節都容易解釋了。不信你再細讀讀,那後面的情節裡,寶釵顯得非常煩躁,心情似乎總是很抑鬱,頻頻失態,出人意表。還記得那幾句對話嗎?寶玉不過是因為百無聊賴,問了句寶釵為什麼不去她哥哥的生日宴上看戲,她表示了一下嫌熱,寶玉隨口把她比喻為楊貴妃,她就那樣地惱怒,彷彿被揭了傷疤一樣,甚至於恨恨地說,我倒像楊妃,只是沒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楊國忠的!原來我百思不得一解,她說什麼不行,怎麼會說出這樣的怪話來?現在我懂了,她選秀失利,不是因為她模樣差,風度次,而是因為她沒有過硬的後臺,朝中無人,雖有一位表姐封了賢德妃住在鳳藻宮,但貴妃是不能干涉朝政的,不能插手宮廷選秀事宜的,除非有皇帝本人的特許,而元妃顯然也並沒有被授予那樣的特權。因此,寶釵本來就對宮廷選秀的不公平滿腹牢騷,而寶玉又偏拿那樣的話來灌她的耳朵,難怪她脫口而出,說了那樣的話。摸清了她的內心活動,怪話也就不怪了。
按說,元春透過端午節頒賜,表達出了讓二寶結合的意向,賈母如果也心存這個意思的話,她是一定要呼應的。可是,從書裡往下的描寫來看,她卻毫無回應,是她頭腦遲鈍?不可能,我認為,她是裝傻,你元春不是並沒有明確指示,只是個暗示嗎?那麼,對不起,我就不接你這個茬兒。賈母不接茬,王夫人、薛姨媽即使心中暗喜,也就只好暫時不動聲色。
接下去,就寫到清虛觀打醮,嘿,波瀾陡起,元春的指婚,只是個暗示,那張道士給寶玉提親,卻是明明白白的。於是,賈母就發話了。那段話非常重要啊,你要讀懂,不要誤會。
我在前面,講賈府的婚配之謎,得出的結論是,賈府在娶媳婦的問題上,向來是不含糊的,對門第出身、根基家業,那是非常講究的。那一講出來以後,馬上就有若干個紅迷朋友,以各種形式向我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他們就說,第二十九回,清虛觀打醮,張道士給寶玉提親,賈母回答他的話裡,有一句非常明確,叫做不管他根基富貴,就憑這一句,你那賈府婚配原則裡,講究根基富貴這一條,就站不住腳了。他們問:怎麼解釋賈母這句話?她為什麼要這麼說?
現在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
請注意,賈母說那段話,不是光跟張道士說,她是說給在場的所有人聽的,而在場的人裡面,有一位,她是特別要她聽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