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關於賈元春的判詞。賈元春在太虛幻境薄命司廚中的《金陵十二釵正冊》裡,處第二位,在她那一頁上,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畫弓當然是為了讓我們聯想到“宮”,香櫞當然是為了讓我們聯想到“元”,弓又是兇器,被掛在上面不是什麼吉兆;畫旁邊有一首歌詞,那就是關於賈元春的判詞,一共四句:“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這短短的四句話,究竟在表達些什麼?在每句判詞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二十年來辨是非”,這是賈元春判詞的第一句。從字面看起來沒有什麼難解釋的,一個是一個年代,一個是做一件事,年頭就是二十年,做什麼事呢?“辨是非”。但是紅學界過去就覺得這句話很古怪,二十年是怎麼算的?從什麼時候算到什麼時候?有人說了,大概是說賈元春進宮二十年了。你想選秀女,按清朝規定,三年進行一次,備選女子在十四歲至十六歲之間最合適,有時也會略微降低一點年齡,那麼我們假設賈元春十三歲選上,她進宮二十年後,都三十三歲了,那就是一箇中年婦女了。這個“二十年”意味著什麼呢?是表示說她在宮裡面待得久呢,還是想表示她在宮裡面待得還不夠長?說它幹嘛啊?“二十年”不好解釋。“辨是非”就更不好解釋了。過去有人怎麼解釋啊?說她二十年在皇宮裡面,不斷地去辨別皇帝的是非。這可能嗎?這有必要嗎?一個婦女好容易得到皇帝的寵愛,她會用二十年時間去辨皇帝的是非?在那個社會里,皇帝只有是,沒有非,他怎麼著都是對的,除非他的權力被別人拿走了,他是個傀儡皇帝,否則,他掌大權的話,雖然有時候他也會聽取一下別人的意見,對於所謂“諍臣”,有時候還會加以表揚,但是他拍了板,那就是定論了,就得照辦,皇帝他本人,乃是非的終極標準。特別是當時宮廷裡面的妃嬪,皇帝是嚴禁她們干預朝政的。在清朝的康、雍、乾三朝,這一點皇帝把持得很緊,也沒有出現過後妃干預朝綱的事情。所以我認為,書裡寫賈元春用二十年的時間辨是非,不可能是去辨皇帝的是非。
當然,有人堅持認為,“二十年來辨是非”,就是二十年裡不斷地分辨皇帝的是非,賈元春就那麼做,曹雪芹他就是那麼個意思。我也很尊重他的看法。有不同的看法,大家討論,才能夠去愈來愈接近那個真實的存在。討論是好事,大家記得《紅樓夢》裡寫“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賈寶玉怎麼說的呀?說“大家鼓舞起來,不要你謙我讓的。各有主意管自說出來大家平章”,咱們應該按賈寶玉的倡議去做。皇帝有沒有非?從今天的無產階級革命立場來看的話,不消說,你實行的是封建專制統治,是個大大的非;從當時農民起義者的角度來看的話,皇帝當然也絕對是大非,是個必須要推翻的壞東西。問題是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小說裡面的賈元春這個角色,從賈元春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她不會去把自己的人生目的確定為去辨別皇帝的是非,小說裡面也沒有任何情節寫到她去辨別皇帝的是非,連這樣的暗示也沒有。所以咱們討論賈元春這個藝術形象,就很難解釋她究竟在分辨誰的什麼是非,而且用二十年時間去辨。
這句話現在我又把它分成兩截,咱們先來討論“二十年”。《紅樓夢》裡面“二十年”這個字樣可是多次出現的喲,您回憶一下。《紅樓夢》裡面經常出現一些年代語言,比如說在第五回,警幻仙姑碰到寧榮二公,寧榮二公在囑託她的話裡,就有一個年代概念,他們說,“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流傳,雖歷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者。”在這裡寧榮二公就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百年”,就是說他們這個家族的榮華富貴流傳到故事發生的那一刻,也就是賈寶玉在寧國府、在秦可卿的臥室裡面午睡的時候,已經是有一百年 了。這個數字和清朝確立他們的政權,又經歷了順治、康熙、雍正這些朝代的那個年數大體相合,和生活當中的曹家,從他們當年在關外被八旗兵俘虜,淪為正白旗的包衣到當時的那個年數也是大體相合的。這也就再次說明,《紅樓夢》是具有自敘性、自傳性、家族史這種特點的小說。
大家印象更深刻的應該是第七回的焦大醉罵。咱們在前幾講裡面,引用分析了焦大他所罵的一些話,下面咱們再引用一句。焦大醉罵當中有這樣一句話,他說,“二十年頭裡的焦大太爺眼裡有誰?”“二十年頭裡”,這就又出現一個“二十年”。焦大所指的“二十年頭裡”應該是什麼時候呢?小說它是一個虛擬的時間和空間,我們現在要討論的是在真實的生活當中,如果是一個焦大的生活原型在那個時候罵,他所說的那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