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孤身隻影了。”
他道:“正是。”
丁原朝他的面龐看個仔細,便笑道:“將軍!我有句斗膽的話,要對你說,未知你可許麼?”
呂布忙道:“明公請講吧,只要小人辦得到的,就是赴湯蹈火,也不敢辭的。”丁原捋著鬍子笑道:“老夫年過五十,膝下猶虛,今天得晤將軍,私懷不禁感觸,要是將軍不棄寒微……”他說到這裡,呂布心中早就明白,忙道:“明公請住,小人也無須客氣,老實點寄託明公蔭下,倘得收為螟蛉,更是萬幸了。”
丁原忙笑道:“不敢不敢。”
呂布不等他開口,翻身便拜,口中說道:“義父在上,孩兒這裡有禮了!”
丁原哈哈大笑,伸手將他扶起,說道:“好好好,老夫竟唐突了。”
呂布忙道:“父親!哪裡話來,孩兒得託在膝下,已算萬幸了。”
丁原便道:“我們且回城去再講罷。”
說罷,二人上馬,一面命人鳴金收兵,一齊大唱凱歌,回到河內城中。那一班百姓聽說是將黃巾賊打退,不由得個個歡騰,人人鼓舞,一齊壺漿酒肉充滿街道。丁原下令,不準騷擾一點。那班士卒素來是守律奉紀的,得著這個令,誰也不敢稍動民間的一點酒食。那一班老百姓頭頂酒甕,手舉肉盆,將去路遮得水洩不通,齊聲喊道:“將軍捨生卻敵,救活我們性命,難道連這一些兒我們都不能孝敬麼?”一個發喊,個個開口,頓時嚷成一片。
丁原在後面聽見,回頭便對呂布笑道:“今天如不是我兒,為父的焉有這樣的體面呢?”呂布忙道:“父親哪裡話來,這全是你老人家的威風,萬歲爺的福氣,孩兒有何能何力呢?”
丁原聽得,心花怒放,笑不合口。那一副得意的情形,只恨小子的筆禿,不能描寫出來。這時呂布又對丁原說道:“難得他們老百姓有這一番誠意,你老人家倒不可拂掉人家的一片好意呢。”丁原忙道:“可不是麼,我正是這樣的想著,可是手下的兒郎們,貪心無厭,萬不能隨他們自主的。”
呂布便道:“那麼,父親下令教他們這些送犒的人,都送到營中去,令軍需處按功犒賞,你老人家以為如何呢?”
丁原大喜道:“吾兒這話,入情入理。”他說罷,便下令命這班人將犒師的物品,送到大營中去。這班人馬連忙又趕奔大營而來,一個個爭先恐後地擁進大營,將禮物留下,方才空手回去。不一會,丁原和呂布等領著大隊進營。丁原便令軍需官論功行賞,一方面又命在中軍大帳擺下酒宴,預備慶功。他將各事指揮停當,便領著呂布到了後帳,替他換上一身嶄新的盔甲,一會子,扎束停當,隨著丁原出了大帳,與諸將領相見。
諸將在戰場上已經十分佩服了,現在見他又拜丁原為義父,加倍和他廝近了。不多時,大家入席了,歡呼暢飲,十分熱鬧。
酒未三巡,守門卒進來報道:“聖旨到!”丁原聽說這話,忙命撤退酒宴,擺開香案。他領著眾將出門拜接聖旨。那傳旨官揹著聖旨,與丁原打了一個躬,凸著胸口,直挺挺走進大帳,當中立定,從背上將聖旨取下,口中喊道:“猛武都尉丁原接旨。”丁原忙俯伏帳下,口中呼道:“萬歲萬歲萬萬歲。”那背旨官將聖旨揭開大聲讀道:孝靈皇帝新棄天下,太子辯嗣立未久,黃巾猖獗,日盛一日。朝廷多故,太子辯尚在沖齡,未能執政。朕夙夜憂煎,旦夕惶惕,誠恐籌幄有疏,辜負先帝之重託。乃者前將軍董卓,鷹視狼顧,挾天子令諸侯,威權日熾,近復有窺竊神器之野心。
朕昨得卿之捷報,賊氛已靖,曷勝欣慰!惟國事多艱,朝夕有變,仰即班師回朝,密圖奸佞。欽此!
丁原聽罷,俯伏謝恩,起身對眾將怒目咬牙說道:“董賊野心,老夫早已窺破,近來竟敢出此,難道朝中諸文武一個個都是聾啞之輩麼?”那背旨官便答道:“都尉還說什麼,如今朝中百官雖不少的忠義人物,但是多半懼著他的威權,噤口不言了。”丁原怒髮衝冠,便請他先即回京,自己領著大隊,浩浩蕩蕩直向京城進發。不斷日,已經抵京,他便下令將十萬精兵,一齊紮在城外,自己帶著呂布一同進了禁城。
何太后聽得丁原已到,忙命人將他召進宮去,對他曉諭道:“如今董賊有廢主之心,只怕就在旦夕了。卿家千萬勿忘先帝重託,須要設法將此賊除去才好呢。”丁原聽說這話,俯伏奏道:“太后請放寬心,為臣的自有道理。此番抵抗不住,臣情願將這顆頭顱不要了,和這逆賊去廝拼一下子。”他說罷,起身走出朝來,回到自己的營中,便與呂布商議進行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