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要以產業結構來劃分一下醫療領域的話,那大概應該是這樣的,
首先是最上游的:
製藥公司、醫療器械公司、政府政策
其次是中游的:
醫院、各類相關的醫療機構、溝通前兩者與上游的藥物醫療器械銷售商,
然後最下游的基層:
醫生以及患者。
在這樣的產業結構中,上游產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像是一種能針對白血病的新藥研發成功、像是一件臨床用具的技術革新,又或是像把心臟支架從幾萬降到幾百的一紙國家政策,
每一個上游產業都能對它所關聯的中下游產業造成巨大影響。
名下兩家分別在製藥和醫械上的巨無霸跨國公司,眾多公眾醫療組織的實權成員之一,合作範圍遍佈全球,
療養院、慈善醫療、醫療分銷公司種種繁多的產業,再加上美國境內上百傢俬人醫院,以及簽約著超過十萬的醫生,
這就是菲斯爾德在醫療領域的版圖。
而在這幅版圖中的核心,也是支撐起整個醫療服務體系的核心,
就是醫生和醫院這類醫療機構。
畢竟,這個領域誕生根源就是生病了的人需要去醫院找醫生看病...
一旦這個支柱核心遭到動搖的話,也就意味著整個醫療服務產業也會跟著動搖,
而維繫著醫生與醫院這類基礎醫療機構的重要一點,就是醫療領域和保險領域合作開辦的商業醫保公司。
至於原因,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美國的醫療體系,
雖然詳細深入說起來恐怕得是篇萬字論文,但挑最主要的一點區別來說的話,
那就是在美國看病,醫院的收入並不是由患者直接掏錢,
而是主要由醫療保險公司來支付,醫生的也是。
全美的醫生都是自由職業者,並且大部分都是獨立執業並非醫院僱員,才沒有什麼從醫院領工資的事情,只是借用醫院的設施接診,
透過加入醫師協會(或受僱醫院)團結起來,與醫保公司爭議出更高的報酬支付方式,
然後接診在自己簽約了的那家醫保公司購買了醫保的患者。
換言之,假如醫保公司出現了問題無法支付診金或住院費用,那就可能會有大量醫生選擇解約跳槽,醫院虧損入不敷出,
作為基石的存在一旦被抽掉的話,一系列產業全都會因此受到影響。
正是基於上述這樣的原因,所以路法斯·羅素一個人才會成為菲斯爾德整個醫療領域的威脅,
看著手上、螢幕上的種種資料資訊,花了快兩個小時的時間粗略瞭解醫療產業,以及美國的醫療結構體系,
總算理清了之前開會時艾德琳的解釋,方然此刻看著電腦上的專業科普頭大如斗的發現,
原來她真的已經說的很簡單明瞭了啊(捂臉笑哭)...
“少爺你已經看完了麼,有什麼收穫麼?”
俯瞰洛杉磯中心的大平層辦公室,艾德琳端著剛泡好的咖啡,放到桌上的輕聲詢問開口,
一隻手撐在一張超大辦公桌上的按住額頭,感覺比來之前沒日沒夜的搶救複習還要頭疼,方然端過那杯咖啡的隨口嘆氣:
“總算理清了前因後果...還有順帶了解到了你們這邊的醫療體制是有多坑。”
在查閱資料的時候順便發現,在美國看病簡直貴的離譜花的誇張,人均醫療費用近萬美金,因為看個病破產的比比皆是,
每年醫療支出在發達國家中超過後面十幾個的總和,4萬億美金要是能單拎出來就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但即使這樣,它還沒實現全民醫保。
突然想起了自己那窮且非的葫蘆吐槽英國地鐵的時候,也稍帶過美國的醫療,GDP佔比20%的怪物,
難怪醫療領域能在菲斯爾德那麼多暴利行業中位居前列,還是在市場競爭太激烈連這個帝國都沒能佔到統治地位的情況...
感慨了一下國情不同,方然端起茶杯遞到嘴邊時神色一頓,淌進口中的液體過於好喝。
這是她現磨的咖啡麼...
“那我們現在要怎麼著手處理有關路法斯·羅素的事?”
“你覺得該怎麼處理?”
對於這個問題方然反過來問她,想聽聽專業人士的意見,
“如果以少爺你的能力的話,應該有很多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