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這時他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屯田渭水的願望也化為泡影。
魏國取得了抗蜀戰爭的勝利,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屯田政策的勝利,這是李業詡這段時間研究前幾朝關於軍事屯田方面的事得出的結論。
“臣覺得,這方法特別適合應對西北那一塊地方,西北之地雖然大多地方都是沙石地,但也有很多河流和綠洲,這些河流綠洲邊,是很好的種植地和放牧地,一些地方已經有人耕種,一些地方還沒有什麼人關注,若我大軍進軍西北,一時難以消滅西域諸小國,那可令幾將屯兵西域河谷邊,駐城守衛,同時令軍隊在無戰事時,墾荒種植,以取得軍中所用之物資,這樣我軍就可以長期在那裡駐守,不會因我中原之糧食供應不及,而出現窘境。待我力量穩固後,再慢慢收拾這些小國,而且,在我大唐將那一塊地掌握後,為鞏固治理,也更是要採取軍屯之策,以使得我大唐軍隊能長期留駐在那裡…”
李業詡接著把他所知道前朝一些軍屯情況,及大概知道的後面幾個朝代關於這方面的情況,還把後世的南泥灣,當然更主要的是生產建設兵團模式詳細地向李世民講了一遍,最重要的幾點,就是屯墾、戍邊、長期留駐。
南泥灣和生產建設兵團都是王鬍子的傑作,王鬍子的威名還可止西北一帶小孩哭,李業詡心中對這位可敬的,威鎮西北多年的將軍充滿了敬意。
“此是好計,只是…”李世民眼中滿是讚賞,但語氣裡還是頗有顧忌。
“陛下,各軍鎮守將可以幾年即輪換一次,各文職和軍職人員不相互隸屬,軍屯的物資要先被文職官員收取後,再發回軍中,這樣可以做到相互制約…”後世生產建設兵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