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以上文武官員都出席,連一直臥病在床的魏徵,還有久未露面的李靖也都到場了。
從各地上報來的收成情況上看,貞觀十六年又是個豐收年,國庫賦稅的收入又創了歷史新高,聞此心情大好的李世民,頻頻地舉杯,向朝臣們敬酒。
酒過三巡,藉著酒興的李世民詩意大發,提筆寫下了一首五言律詩:!
雕宮靜龍漏,綺閣宴公侯;!
珠簾燭焰動,繡柱月光浮;!
雲起將歌發,風停與管遒;!
瑣除任多士,端扆竟何憂。
見皇帝揮毫潑墨,一首詩一氣呵成,眾臣都是一片馬屁聲。
李世民收起筆,示意另一邊的李業詡走近,問道:“賢侄,朕這詩寫的如何?”
“陛下文采,實非臣等可比!”李業詡恭身答道。
這是大實話,以李業詡這冒充文人的身份,無論如何也是寫不出來的,最多隻是盜竊名家的幾首名詩,矇騙人而已。
更不要說李世民那一手絕佳的飛白體,恐怕李業詡再練半輩子的毛筆字,水平也是趕不眼前這個皇帝的。
聽李業詡如此一說,李世民更是得意,只是出奇的沒有要李業詡等其他臣工作詩相和,這讓已經在搜腸掛肚想詩的李業詡很是意外。
李世民擱下筆,令近侍撤去文案,重新在上位坐好。
其他的大臣也都在自己位上正襟危坐,知道今日皇帝還有事兒要說。
李世民輕咳一聲道:“朕為兆民之主,所行之策即是欲百姓安居樂業,若教以百姓禮義,使之少敬長、婦敬夫,則天下皆禮儀之士!再輕徭薄儉,使之各治生業,那百姓將更富足!若百姓家給人足,朕即使不聽管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