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1 / 4)

追封皇三子李玄霸為衛王,諡號“懷”。追封皇五子智云為楚王,諡號“哀”。

推思宗室,封從弟李孝基為永定王,從弟李神通為淮安王,從弟李叔良為長平王,侄李琛為襄武王,侄李孝恭為河間王,侄道玄為淮陽王,侄李道宗為江夏王,侄李瑗為廬江王。

進封裴寂為魏國公,賜良田千頃,賞宅第一處。進封劉文靜為魯國公。

降封楊侑為崔酅國公,遷出宮外,賞宅第一處。追諡隋煬帝楊廣為“煬皇帝”。

該封的封了,該祭告的也祭告了,皇帝算是當上了,惟一的憾事是手上沒有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天下至寶,乃秦始皇命李斯磨製和氏璧而成。璽方四寸,玉螭虎鈕,一作龍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一作鳥文,曰:“受命於天,即壽永昌。”傳國璽乃君權神授的象徵,代代相傳。隋煬帝被殺後,傳國玉璽可能在宇文化及所立的皇帝楊浩之手。

急切間覓“傳國璽”不得。李淵只好命能工巧匠另刻玉璧,暫且用之。其刻文曰:

皇帝景命,有德者昌。

我二郎也不是坐懷不亂之人

唐朝建立後,西秦薛舉不甘心偏安一隅,準備再次東進,爭霸中原。親信謀士郝瑗出個點子說:

“欲出隴山,佔據關中,僅憑我西秦國還辦不到,必須用重金厚利聯絡梁師都和突厥,連縱合橫,造成聲勢。我軍正面進攻,梁師都與突厥出兵攻李淵側翼,則可輕取長安!”

郝瑗是薛舉最為信賴的謀士,君臣交好,薛舉當即派人依計而行。遣使者帶重金去賄賂突厥啟民可汗之子莫賀咄設。突厥見利忘義,欣然應諾。

此訊息傳到長安,李淵感到事態嚴重,一邊命李世民積極備戰,一連派水監宇文歆帶著重禮前往突厥,開展外交活動。能說會道的宇文歆,用盡手段,遊說突厥諸大臣,又向莫賀咄設反覆陳說利害,終於說服其放棄了援助薛舉的企圖。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薛舉在梁師都的策應下,親率大軍越過涇州,直向長安進發。

與此同進,李淵派慣於征戰的秦王李世民為元帥,率領長史劉文靜、司馬殷開山,以及總管劉弘基、柴紹、丘行恭、李安遠、慕容羅睺、張長遜等八總管之兵,從正面迎擊薛舉。這是仲夏裡最艱難的日子,火辣辣的太陽蒸曬著,熱魔壓迫人喘不過氣來,也沒有一絲風。炙熱的土路把人的腳跟烤得快要乾裂了,士兵和戰馬都汗流涔涔。

此次征戰中,主帥李世民染上了瘧疾,病倒在了床上。由於長史劉文靜、司馬殷開山的輕敵,最終導致了唐軍的慘敗。

整點人馬,病中的李世民不禁淚水漣漣。大將軍李安遠、慕容羅睺戰死,愛將劉弘基領兵斷後,終因力盡被俘。士兵死亡者達十分之五、六。劉文靜滿面羞愧,跪地請死。李世民撫慰道:

“勝敗乃兵家常事,以後路還很長,吸取教訓就行了。”

退回長安,李淵並沒有一絲一毫責備李世民,又親自至各營撫慰一番,只是把劉文靜、殷開山除名了事。高庶之敗後,李世民的病也慢慢的好了。於是整頓軍隊,準備再戰,同時建議父皇李淵,繼續開展外交攻勢,交好涼州李軌,進一步孤立薛舉。

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薛舉的兒子薛仁杲率軍攻打寧州,被胡演擊退。

謀士郝瑗向薛舉獻計道:“今唐兵新敗,關中騷動,宜乘勝直取長安。”

高庶大破唐軍,皆郝瑗之計,薛舉無比信任他,加封其為右僕射,今又聽直取長安之計,連連首肯,決定第二天進軍。也許是打敗了唐軍興奮的,也許是年事已高,當夜薛舉突然中風,口不能言,手不能指。進軍計劃自然就擱置下來。八月九日,薛舉不治身亡。薛仁杲於靈前即位。

薛仁杲為人酷暴,恩怨不明,與諸將多有矛盾。

郝瑗知他不能長久,不是幹大事的主。想想死去的皇帝薛舉,如此看重自己,想想西秦的霸業要斷送在仁杲之手。郝瑗不禁大放悲聲,終日撫棺以淚洗面,終以傷痛過甚,一病不起。薛仁杲沒有父親的支援,失去郝瑗的計謀,將佐離心,兵勢日衰。情報傳至長安,八月十五日,李淵再次命令李世民為元帥率兵進攻西秦。

李世民因向父皇建議,重新起用劉文靜、殷開山,使其官復原職。九月初,唐軍進至高庶,薛仁杲派宗羅睺率精兵十餘萬迎戰、兩軍在原先的戰場紮下營寨,擺開了陣勢。薛仁杲自恃兵鋒甚利,瞧不起敗兵之將,屢令宗羅睺出戰。宗羅睺幾乎每天都派精騎挑敵撩陣。唐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