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帝王中,辦教育熱情之高,成績之大,漢武帝當數第一人。他的一系列興教舉措,在中國和世界教育發展史上,皆屬劃時代的大事,具有深遠的影響。
建立年號和太初改歷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將此前之年追改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均為6年。
漢武帝還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度下頒佈曆法的皇帝。太初元年(前104)宣佈,改訂禮制和曆法,其主要內容是:改用“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太初”的意義是宇宙的開端,武帝以此命名這部曆法,象徵太初年間的“改元更化”。
上述制度變革都是漢武帝提倡儒術的具體表現,並且透過這些措施將儒家思想滲透到政治、法律、教育以及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去,以鞏固其統治。
◎軍事上:反擊匈奴
武帝一生的業績中,武功佔有極大的比例。由他領導抗禦匈奴的戰爭,竟持續了43年,大小戰役達15次之多,關鍵性的最大戰役有3次。
馬邑之謀元光二年(前133),武帝採納王恢的建議,派遣李廣、公孫賀、王恢、李息、韓安國五將軍,率30萬漢軍,埋伏在馬邑附近。又派聶壹出塞與匈奴交易、誘敵。匈奴軍臣單于發現這是誘兵之計,便立即引兵撤退。漢朝30萬大軍無功而返。
馬邑之謀雖然失敗,但武帝全面反擊匈奴的決心已經不可動搖。漢武帝全面改革了軍事體制,設大將軍加“侍中”的統兵制度,取代太尉,提拔皇后衛子夫之弟、奴隸出身的衛青任大將軍;改革兵役制度,調整軍隊各兵種的構成及訓練方式。經過一番改革,漢軍的素質和戰鬥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大規模反擊匈奴的準備完成了。
收復“河南地”之戰元朔二年(前127),匈奴兩萬騎兵侵入邊境,由漁陽進入雁門,首都長安直接受到威脅。漢武帝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對“河南地”(河套地區)的匈奴各部進行大規模迂迴包圍作戰。匈奴諸部無備,大敗,秦末以來長久淪陷於匈奴的河套地區被漢收復。
河套地區離長安千餘里,匈奴騎兵南下不過二三日路程。漢初數十年間,常以匈奴為憂,河南地在匈奴控制下是重要原因。漢朝收復河套地區,利用河套這一有利的天然屏障,把朔方和五原建成抗擊匈奴的基地,既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又可以減省軍需糧餉的轉輸,為漢朝最後擊敗匈奴創造了有利條件。
河西爭奪戰元朔六年(前123),武帝又派衛青率10萬騎兵出塞追殲匈奴。在這次戰役中,18歲的年輕將領霍去病脫穎而出。霍去病是河東郡平陽(今山西臨汾)人,出身於奴隸。由於他“善騎射”,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被提拔為侍中。在漢匈激烈交與霍去病有因緣的焉支山軍馬牧場戰的時候,漢武帝任命他做剽姚校尉。校尉是地位較高的軍官,僅次於將軍:“剽姚”是形容行動勇健輕捷的樣子。大將軍衛青還挑選800名精銳騎兵歸霍去病指揮。漢軍出塞後,霍去病率800騎兵衝殺在前,離開漢軍主力,一直奔襲數百里。這支騎兵小部隊,找到匈奴部隊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突然襲擊,打得敵兵措手不及,潰不成軍。漢軍以少勝多,斬敵2000多人,殺死匈奴單于的叔祖父籍若侯產,生俘單于叔父羅姑比,大勝而歸。漢武帝釋出命令,稱讚霍去病勇冠全軍,封他為“冠軍侯”。霍去病初上戰場,就表現出了超群的軍事才能。
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位同大將軍),率領騎兵萬人,從隴西出塞,轉戰6天,越過焉支山(今甘肅山丹東南)千餘里,殺敵8000餘,俘虜渾邪王子等,繳獲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漢軍河西首戰告捷。
同年夏天,霍去病又與公孫敖率數萬騎出北地(今甘肅慶陽西北),深入2000多里,越過居延澤(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攻至祁連山(今甘肅張掖縣西北),擊敗匈奴軍主力,俘獲匈奴酋塗王和單于閼氏、王子等百餘人,殲敵3萬多人。這是西漢對匈奴開戰以來所取得的一次空前大捷。這次戰役後,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截斷了匈奴和羌人的聯絡,開啟了內地通往西域的道路。
漢軍佔領河西之地後,漢武帝置武威(郡治在今甘肅勤縣東北)、張掖(郡治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酒泉(郡治在今甘肅酒泉)、敦煌(郡治在今甘肅敦煌西)四郡,稱為河西四郡。河西走廊又是通往西域的交通孔道,掃清了匈奴之後,就為“通西域”,將西域諸國同內地緊密地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