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芟愀鄣縭右檔拇筧ā�
香港電視業同香港電影業一樣,同樣是龍爭虎鬥之地。邵逸夫進軍電視業時,“無線”的主要對手是“亞洲電視臺”(即“亞視”)。為了爭取收視率,壓倒對方,邵逸夫主政後迭出奇招。其中最為有力而精彩的招式有以下一些。
招式之一為“頂臺”,也就是名副其實地唱對臺戲,在節目編排及播映時間上互相頂撞。“無線”有一個保留節目叫《歡樂今宵》,是一個大型歌舞節目。“無線”利用龐大的演員陣容,經常推出一場又一場的歌舞節目以爭取觀眾。這個節目在每晚黃金時段播出,自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亞視”多次推出新招想奪回觀眾,結果總是強攻不下。在周梁淑怡入主“亞視”之後,便組織“第三度劇場”,專演警匪激戰的槍戰片,想以“血腥味”、“火藥味”來干擾,但最終還是效果不理想,《歡樂今宵》一直佔上風。
招式之二是互相“挖角”。“亞視”重組之後,向“無線”大肆挖角,以高薪挖去了“無線”的許多新藝員,其中著名的有沈殿霞、鄭少秋等人。面對“亞視”的這一招,邵逸夫來招接招,果斷地使出兩手:一是挖,二是捧。他除了也從“亞視”挖人之外,還捧紅和培養新人。“無線”開播了一個《勁歌金曲》節目,每季度舉行一次“季選”,每年度舉行一次“年選”,隆重推出一大批新人。如在1991年,就推了劉德華、葉倩文、林憶蓮等一大批新人,並把這些人進一步培養成“巨星級”歌星。大家熟悉的“四大天王”和徐小鳳、汪明荃、譚詠麟、鍾鎮濤、林子祥、鄺美雲等人,都是出自“無線”和曾走紅“無線”的藝員。“無線”為他們的成長和成熟提供了舞臺。這些人物的迅速崛起,一時讓“亞視”望塵莫及。
招式之三為選美爭風。在香港選美,既是美女比豔,更是“無線”、“亞視”兩臺針鋒相對的爭風。在選美評判、選美司儀上總是明爭暗鬥,各領風騷。好戲在“港姐”、“亞姐”(即兩臺的選美前三名獲獎者)的“出爐”之夜,兩臺經常是大戰一場。雙方看家的本領是:亞姐決賽時,“無線”就炮製大型歌舞晚會對沖;港姐出臺時,“亞視”就老調重彈,利用“第三度劇場”大放猛片。有一年港姐決賽之夜,“亞視”播放《省港旗兵》。更巧的是,這一夜發生金鋪搶劫案,警匪真刀真槍幹上了。“亞視”火速派出採訪車,冒著槍林彈雨現場直播,一時猛片加真案,引得廣大觀眾紛紛跳頻,不看美女看“英雄”。“無線”遭此大劫豈肯罷休。這年7月28日夜亞姐“出爐”,“無線”也以牙還牙,當夜立即推出早就準備好了的一臺大型晚會《梅豔芳飛越十載情》。梅豔芳乃香港樂壇“大姐大”,號召力極大。“亞視”情知不妙,突然決定亞姐決賽推遲一夜,並冠冕堂皇地宣稱,為的是讓廣大歌迷更好地一睹梅豔芳之風采,反將“無線”一軍。“無線”牆頭跑馬難回頭,晚會只好如期舉行。到了第二天晚上,臨時沒有高招,只好效仿“亞視”,也大放猛片對沖。搞得觀眾都笑“無線”“東施效顰”,因為猛片對沖一直是“亞視”的“專利”。
招式之四為劇集對撼。兩臺經常炮製長篇電視連續劇連播。“亞視”曾以鉅額製作費,赴內蒙古拍攝一部電視劇《一代天驕》,內容是描寫元太祖鐵木真征戰稱雄的故事。由於集數多,拍攝週期長,“無線”便先下手為強,連忙趕拍了一部集數較少的《成吉思汗》先上市。由於兩部電視劇內容大同小異,所以等《一代天驕》上映時,觀眾已反應平淡了。
除了自己製作電視劇之外,還有轉播節目也是如此。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邵逸夫“欽點”《包青天》在“無線”播放。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包青天》這樣的陳年老貨,這樣的“正劇”在香港哪有市場,邵逸夫一定是老糊塗了。誰知《包》劇一播放,觀眾反應強烈,收視率直線上升,弄得“亞視”也在黃金時段再播《包青天》。於是在香港這彈丸之地,一時鬧出個“雙胞(包)胎”大戰一場,熱鬧空前。事後,圈子裡都不得不佩服邵逸夫的眼光,都說薑還是老的辣。
對這種激烈的競爭,邵逸夫總是充滿信心。他常常對手下人說:“有競爭,才有發展嘛!”由於邵逸夫的貢獻,多年來,他一直受到國內外的好評和嘉許。1974年,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特授予邵逸夫“皇家CBE”勳銜;1977年,英女皇又冊封邵逸夫爵士勳銜。他是香港娛樂圈中獲爵士殊榮的第一人。當年,他還擔任香港紅十字會主席之職。
1986年,邵逸夫捐出1。2億港元資助香港中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