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部分(2 / 4)

小說:錦衣當國 作者:九十八度

,斬首四百餘,獲封伯爵爵位,在京師的都督府給他掛了個不管兵的閒職,令他入京榮養。

自從王通宣府外大勝,然後薊鎮、宣府和虎威軍三軍聯合在古北口外大勝之後,邊兵邊將們突然發現,草原上的韃子也就是那麼回事,似乎也可以戰勝,而且戰鬥力不比邊兵強上多少。

從前秋冬時,小股韃虜寇邊,邊兵都以堅守為先,絕不輕出接戰,不過萬曆十年的時候,邊塞各鎮紛紛出擊,和韃虜發生了不少戰鬥。

輸贏各半,原來能打贏的,還是能贏,打不贏的,還是打不贏,大部分自以為戰鬥力變強的明軍都吃了點虧,不過奏疏上報還是吹的天花亂墜。

倒是大同鎮總兵孫大英這邊有些不同,他帶著自家親衛和平日裡還算優待的兵馬出戰,而且頗為“巧合”的碰上了前來寇邊的幾百韃虜騎兵,以多打少,大佔了上風,並且在盡數殲滅韃虜之後,還順勢抄了跟在後面的部落,繳獲了些人口和牲畜。

儘管孫大英率軍近五千,不少都是足餉養出來的精銳,但這樣的勝利依舊非常亮眼,少不得要褒獎一番。

但在年初的時候,分駐在大同的錦衣衛和其他的情報渠道卻報向京師一些不同的東西,比如說歸化城的僧格都古楞汗派信使和孫大英有過幾次聯絡,比如說那個寇邊的小部落統領的老婆被僧格都古楞強留在那邊,這個統領也被安排此時進犯大同邊境,據說前去還有一搏,後退有兩千人的騎兵等著他們。

這個勝利有這樣那樣的疑點,但在大同那邊的訊息也並不能確定真實性,大同也是門戶之地,有這樣的問題,總不好放任這孫大英繼續領兵坐鎮,索性以褒獎為名讓他進京做官。

去大同宣旨的欽差,倒是比去薊鎮查案的還早走了幾天,王通還知道,去大同宣旨的欽差一走,宮中還有密旨去往宣府,給宣府總兵李如松。

如果孫大英不接旨,要有什麼舉動的話,宣府的兵馬就要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不過按照眾人的估計,孫大英也不會有什麼反抗的舉動。

他在大同快有十年,早就是撈足了,現在獲封爵位,入京享福,也算是給孫大英一個好去處。

再說,出身宣府的副將馬棟在大同也漸漸有了自己的力量,這也是個鉗制,孫大英並不是那麼有勇氣的人。

不過,孫大英入京,總兵的位置出缺,按說應該是副將馬棟遞補,但宮中沒有什麼動靜,只是命令馬棟暫代總兵職司。

“現在李如松鎮宣府,而馬棟的弟弟馬林又在遼鎮做副將,李成梁、李如松父子二人掌握大鎮,已經是忌諱,若馬棟再掌大同,真要有不測的心思,京師立刻成了絕地,朝中諸公倒是清醒的很。”

“當初讓李如松分出他們李家的家兵去宣府,也是為了防止李家在遼鎮的力量太大,都已經做了這樣的考慮,斷不能再讓李家和馬家合流了。”

對這樣的情況,王通和鄒義有過一次交流,京師是天下中樞,身在中樞之地,要保持天下間的力量平衡,這也不是容易事情。

幾路欽差出境不久,宮中又有訊息傳出,說天子御覽各處情狀,曾經誇讚宣府副將歷運來辦事沉穩,有大將之才。

連京師中訊息不太靈通的人都知道,宣府副將歷雲來是虎威軍第一團團副厲韜的父親,厲韜可是當年虎威武館中天子的同窗之一,還是關係最好的幾個,當然,厲韜曾領著武館少年圍攻萬曆皇帝這事,就沒什麼知道了。

六百八十八

“……確有貪墨軍餉之事……”

欽差還未回返,不過在薊鎮徹查的結果已經出來了,官方的文書總是比私下裡傳遞的訊息慢些。

薊鎮那邊查辦的訊息京師已經有不少人知道,按照王通的瞭解,京師中已經有不少人在預備著彈劾的奏摺,準備打死老虎,他日說起,也可以自誇,是自家彈劾了名將戚繼光。

不過王通同樣也知道,宮中就要放出風聲,比如說萬曆皇帝隨意談起,當日東南倭患,戚繼光剿滅倭寇立有大功,皇祖和先帝都曾親口褒獎,又有古北口大捷這樣震古爍今的大勝,還是功大於過的。

王通還知道戚繼光接下來的去處,去往廣東當做總兵,大明軍制北將重於南將,而南將又以雲貴為重,廣東太平多年,是最不被重視的一處地方,薊鎮總兵有將軍加銜,廣東總兵則不過是一省總兵而已,統兵也不過四萬餘,地位高下明白的很。

但天下間現在知道這件事的,不會超過十個,外面那些鬧哄哄寫奏摺,準備打死老虎的,肯定是不知道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