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部分(2 / 4)

小說:流雲劍 作者:花旗

走不行了。

崇禎三年六月底離開雲南的時候,熊儲和嵐兒、嚴二孃帶走了曼戴莉的護衛營、經過整編的方千尋和周昶少年營,一共五千人馬。

一路上都是李青率領斥候營打頭陣,這也是熊儲上一次讓李青秘密過來探路的本意之一。

經過一個半月的夜行曉宿,熊儲率領的五千雜牌軍終於越過桂林府,在八月中旬秘密進入永州大觀堡。

來不及深入寒暄,當天晚上就召開緊急會議,苗三冠和彭無影通報了朝野上下的何種變化,以及由此對大觀堡梭產生的影響。

崇禎二年(一六二九年)上半年,皇太極兵分兩路攻入朝鮮,四個月就基本平定。

與此同時,皇太極趁勝攻打林丹汗也取得勝利。林丹汗所部一觸即潰,向西狂逃六百里。

皇太極終於佔領了長城北面的戰略要地,把袁崇煥的大軍甩在了東面,成了一枚死棋,勞民傷財修建的堡壘全部變成了廢物。

十月二十七日,後金女真皇太極以蒙古喀爾沁臺吉布林噶圖為嚮導,兵分三路南下攻打長城隘口。

一路攻破大安口,參將周鎮陣亡;一路攻破龍井關,一路攻破洪山口,明參將張安德等敗逃,張萬春投敵。

本月初四日,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入援,於遵化戰死,全軍覆沒。

巡撫王元雅、保定推官李獻明、永平推官何天球、遵化知縣徐澤、前任知縣武起潛等,據城死守。城池陷落的時候,所有關於安全部戰死。

至此薊州被圍,京師被迫戒嚴,崇禎皇帝差不多已經被女真韃子三面包圍,面臨登基兩年的第一次困局。

罪魁禍首並不是女真韃子皇太極,而是禍國殃民的書生袁崇煥。

之所以說女真韃子並不是這一次最大的禍害,就是因為林丹汗敗逃以後,京師北面已經變成了幾乎不設防的地區。

這種大好機會,就算是放在一個傻子身上,也一定要揮師南下,試探一下大明王朝的真正實力,為今後的戰略決策提供依據。

袁崇煥禍國殃民,就是因為他根本不懂兵法,簡直就是一個白痴。

浪費了全國六年的全部稅賦,還有二十多萬民夫的血汗,構築了所謂的了錦堡壘,根本沒有發揮絲毫作用。

剛剛能夠發揮一點作用的時候,袁崇煥竟然又放棄了。

崇禎皇帝雖然年輕,但是骨子裡面的高傲和堅韌,超出了一般人的認知。

袁崇煥一聽皇太極已經入關,頓時嚇破了膽。竟然違抗崇禎皇帝的命令回師救援,這才是袁崇煥應該千刀萬剮的真實原因。

雖然敵人兵臨城下,但是年輕的崇禎皇帝已經做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事後證明也是唯一正確的決定。

這個時候的袁崇煥,如果真是抱定必死的決心盡忠報國,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全軍出動,直取遼陽、撫順、瀋陽三城,攻佔女真韃子的大本營,徹底佔領整個女真部族的領地。

當時的情況是:皇太極的一路精兵在朝鮮,中間隔著鴨綠江;一路精兵已經到了長城以內,更是鞭長莫及。

整個女真韃子部落的核心部位遼陽、撫順、瀋陽已經不足五千精兵。

袁崇煥手底下有二十萬大軍,還有祖大壽這樣的陷陣猛將。

如果抱著全軍覆沒的必死決心,揮師插到敵人腹地,一鼓盪平整個女真部落,袁崇煥才是真正的忠君愛國。

這是最簡單的圍魏救趙之計,也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基本戰術。

到那個時候,袁崇煥雖然有可能戰死,他手下的二十萬人也有可能全軍覆沒。

但是能夠和女真部落同歸於盡,徹底覆滅皇太極東山再起的基礎,那才是蓋世奇功。

對整個大明王朝來說,用袁崇煥的二十萬人,換取整個女真部落的滅亡,這才是崇禎皇帝一再拒絕袁崇煥回京救援的本意。

只要把皇太極的老巢打成一片廢墟,他的十萬精兵孤懸在外,就變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到那時,西面的林丹汗不會幹看著,大明各地的勤王之師更不會幹看著,皇太極全軍覆沒就在眼前!

但是袁崇煥竟然貪生怕死,公然抗旨不尊,私自帶兵入關,美其名曰“進京勤王”。

因為東林黨的所有首腦都在京師,而且崇禎皇帝一個都不放走,自己也不走,反而宣佈緊閉城門,宵禁待變。

與此同時,凡是平時高喊忠君愛國的東林黨官員,崇禎皇帝命令他們全部上城協助防守,和敵人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