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人不多,但事情著實不少,老太爺交遊廣闊,來來往往的朋友很多,四時八節要備的禮就要把人給折騰夠,族裡那邊也時不時地要賙濟,下面的人生老病死,迎娶喪葬,都少不得要管,要過問……”
林謹容並不打岔,安安靜靜地聽她說。這一說,就說到了下午時分,宋氏抿了口茶,喘了口氣,試探著道:“阿容,你想從哪方面開始入手?”
林謹容道:“二嬸孃覺著我該從哪方面開始學?當初大嫂是從哪裡開始入手的?”
呂氏看了宋氏一眼,道:“我跟在婆婆身邊學了兩年多,需要做什麼就搭把手,後來,元郎大了點之後,婆婆方才讓我管了廚房。”
廚房是個妙地,不但是個肥缺,還是瞭解、熟悉各房各院情況的最佳途徑——人必須得吃飯,誰愛吃什麼,吃多吃少,什麼時候點什麼菜,身體狀況,回來吃或是不來吃,請客與否,客人的身份和主人的親密程度,廚房都是最先知道的。還連著各房各院的財務狀況,都能看出一二來(公中所出,大家的伙食標準都一樣,但保不齊誰嘴饞了,想額外吃點好吃的稀罕的,那就要另外花錢,有錢人和沒錢人自然一目瞭然。)
可是呂氏既然已經管了,林謹容就不可能去和她爭。且不論先來後到,就說人呂氏跟著宋氏學了兩年多,又生了長子之後才能管上的,她就好似沒資格和人家爭(廚房重地,豈是一個剛進門的新婦能管好的?)林謹容索性拉明瞭問宋氏:“嬸孃安排吧,看看什麼適當我就做什麼,反正也是您主事,我襄助。”
宋氏假意想了很久,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