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石,相比之下,馮京與吳充,就要顯得富態許多。〃五十多歲的老人還能有著如此堅定的理想主義信念,想起來實在是不可思議。〃石越在心裡想。

〃公子,方田均稅法已經不是重點,如果真有公子所說的天災,我相信王安石撐不過這一次天災的,我們要早點準備王安石罷相之後的策略……〃

〃對付災情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方案,我們還應當有一個萬全的方案,把這件事告訴皇帝,他無論信與不信,最後都會對大人更加信任與倚重……〃

〃理想的方案,在五年之內王安石繼續留在相位,對公子的事業更有利,但是未來的事情總是不斷變化的……〃

潘照臨和司馬夢求的話依然還在腦海之中,自己的幕僚不希望自己堅定地反對〃方田均稅法〃……石越知道這中間還有別的原因:因為〃方田均稅法〃是宋代有識之士百年來的夢想,並非王安石一人的衝動。潘照臨和司馬夢求雖然從理智上意識到這個法令會有巨大的弊端,但在僥倖的立場,他們也希望王安石來做一次試驗,反正失敗了,自己正好從中博取政治利益。

即便是很關心民眾利益的司馬夢求,在必要的時候,也會毫不猶豫地讓民眾去承受苦難……石越在這兩個人面前,有時候真會覺得自己好天真、好幼稚!不過在另一方面來講,也幸好他還有一點天真與幼稚,為了達到高尚的目的而不擇手段,最後很可能會使人性扭曲,讓執行者忘記了高尚的目的本身,反而會陶醉在不擇手段所帶來的一個個勝利中,最後迷失自己。權力對人的誘惑,環境對人的同化……意志不夠堅定的人,是很容易走失自己的。就算是石越,現在也慢慢變得理所當然的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尊敬,有時候也會很想用〃最簡單的手段〃打擊不合自己心意的人。

石越一直到此時,依然自覺自己還有一份高尚,其實這種高尚,站在另一個立場,不過是對千載流芳、萬世景仰的絕世功業的追求罷了。實際上如果是自覺選擇研究歷史的人,一百個中沒有一個能逃出對後世之令名的追求。

▲BOOK。▲蟲工▲木橋▲書吧▲

第7節:第十二章 婚姻大事(7)

〃石卿,卿意如何?〃趙頊略顯嘶啞的聲音打斷了石越的思緒。

〃陛下,俗語有云:小心駛得萬年船。方田均稅法的利弊,不實行很難體現出來,不如就請先在福建路、江南西路試行。〃石越此言一出,朝堂當中立即有許多人暗罵他〃小狐狸〃。江南西路是王安石的老家,福建路是呂惠卿的老家,支援新法的人多半也是這兩路出身的官員。你們不是要方田均稅嗎?先拿你們的老巢開刀。

馮京和吳充意味深長地對望了一眼,眼中微微流露出一絲笑意。

這個方案,呂惠卿豈能接受?若是全國一體實行,他呂家的事情就可以人不知鬼不覺的擺平,一句話下去,哪個縣令敢得罪自己?但是如果單單在這兩路實行,到時候全國官員、御史諫官甚至過路官員,只怕都會把目光牢牢盯著這兩路,呂家強買巧奪來的數千頃良田、莊園,豈不是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在一個月前,自己的弟弟呂升卿還讓家裡買了幾百頃田。

不止呂惠卿一人如此,王安石自己清廉,可是他的親屬就未必乾淨;曾布的妻弟魏泰,在縣裡為非作歹,這些呂惠卿知道得一清二楚。新黨如此,舊黨亦不乾淨。只不過這兩路舊黨較少罷了,所以他們更會盯死,若是新堂真的釐清,只怕兩路田地釐清之日,就是新黨身敗名裂之時;若是裝模作樣,那麼他們也會有樣學樣。而且,萬一碰上一個不知好歹的官員,在皇帝面前把一切抖落出來,那可就什麼都完了。

石越之前說先釐清官員及戚屬之家的土地,呂惠卿心裡也知道的確說到關鍵上了,但是就算王安石也知道這件事執行起來有多大的阻力。

念及種種,呂惠卿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朗聲說道:〃陛下,臣以為石越所言不妥。〃

〃呂大人,下官所言,有何不妥?難不成福建路有何問題?〃石越語帶譏刺地問道。

呂惠卿冷笑道:〃恰恰相反,福建路問題不大,黃河以北諸路問題卻大得很,所以下官才說不妥!〃

石越略帶諷刺地笑道:〃呂大人,願聞其詳。〃

呂惠卿臉上閃過一絲夾雜著譏諷和惱怒的笑容,他畢竟城府過人,立時冷靜下來,從容說道:〃陛下,臣以為,行大事者,當不避艱難。方田均稅之法,其要是在防止豪門大戶逃脫稅役,使地多的人多納稅,地少的人少納稅,讓窮苦小民得以休息。石越所說先在福建、江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