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2 / 4)

小說:慈禧全傳 作者:蒂帆

作難,但是他有急智,略想一想隨即答道:“不是山東,就是直隸。反正決不是江南。”

“你怎麼知道?”

“江南不出麥子。”

“說得有理。”皇帝表示滿意,把視線仍舊回到奏摺上。

這下面又是引經據典,說馬端臨的《文獻通考》,舉歷代祥瑞,統稱為“物異”,祥瑞尚且稱為異,現在“以恆有無異之物而以為祥,可乎?”接著便談到直隸的水災,在“雙歧之祥,抑又何取”這一問之後,說直隸州縣“逢迎諛諂,摭拾微物,妄事揄揚”,李鴻章對“此等庸劣官紳,宜明曉以物理之常,不足為異,絕其迎合之私,豈可侈為嘉祥,據以入告?”憂慮“此端一開,地方官相率效尤,務為粉飾,流弊有不可勝言者!”因此“請旨訓飭,庶各省有所儆惕,不致長浮誇而荒實政。”

此外又附了個夾片,請求撤消永定河合龍的“保案”。皇帝一看,毫不遲疑地提起硃筆,便待批准。

“萬歲爺!”小李突然跪下說道:“奴才有話!”

皇帝詫異,擱下筆很嚴厲地說:“你有什麼話?你可少管我批奏摺!”

“奴才那兒敢!”小李膝行兩步,靠近皇帝,低聲說道:“前兒慈安太后把奴才找了去,叫奴才得便跟萬歲爺回,奏摺該怎麼批,最好先跟慈禧太后回明瞭再辦。”

皇帝不響,面色慢慢陰沉了。小李自然瞭解他的心情,早想好了一句話,可以安慰皇帝。

“萬歲爺再忍一忍,反正最多不過半年工夫。”

半年以後,也就是同治十二年,皇帝便可以親政了。大婚和親政兩件大事,在皇帝就象讀書人的“大登科和小登科”,是一生得意之時。但對慈禧太后來說,真叫是“沒興一齊來”!

為了皇帝選立阿魯特氏為後,慈禧太后傷透了心,倘或純粹出於皇帝的意思,還可以容忍,最讓她痛心的是,皇帝竟聽從慈安太后的指示。十月懷胎親生的兒子,心向外人,在她看,這就是反叛!而有苦難言,更是氣上加氣,唯有向親信的宮女吐露委屈:“我一生好強,偏偏自己兒子不替我爭氣!”

爭氣不爭氣,到底還只是心裡的感覺,看開些也就算了。撇下珠簾,交還大政,赤手空“權”那才是慈禧太后最煩心的事。一想到皇帝親政,她就會想到小安子被殺,皇帝不孝,未曾親政時就有這樣公然與自己作對的舉動,一旦獨掌大權,還不是愛怎麼辦就怎麼辦?“一朝天子一朝臣”,嘉慶親政殺和��幌鵲勱遊懷�掄冒⒌募遙歡疾恢�裁唇小把鎏邇仔摹保�歡�鞘喬�『偷攔饃硨蟮氖攏�諮垡槐眨�裁炊級���恢�賴掛舶樟恕4絲套約夯乖冢�然蚧實鄄還艘磺校�┤縋夢饊睦礎翱�丁保�兇約旱拿孀釉趺聰碌萌ィ磕鞘被實壑惶�岸�摺鋇幕埃��魎��疾緩獻約旱囊猓�惶斕酵砭∩���餿兆佑衷趺垂�孟氯ィ�

為此,自春到夏,慈禧太后經常鬧肝氣,不能視朝。入秋以後好了一陣,最近又覺得精神倦怠,百事煩憂,索性躲懶,隨皇帝自己搞去。

然而慈禧太后實在是多心,慈安太后為了殺安德海及立後這兩件事,一直耿耿不安。皇帝也常懷著疚歉,所以此時聽小李提出慈安太后的勸告,心裡雖不以為然,卻絕無違背的意思,立刻就拿著奏摺,到長春宮去請示。

“言官的話,說得對自然要聽,督撫也不能不給面子。”慈禧太后帶點牢騷的意味,“你總要想想,怎麼才能有今天的局面?咱們是逃難逃到熱河的!曾國藩一死,人才更要珍惜。如今辦洋務,內裡是文祥、沈桂芬,外頭就靠李鴻章。有些話總署不便說,全虧李鴻章跟人家軟磨硬頂,你不能叫他丟面子,在洋人面前也不好看!”

“是。”皇帝答道:“兒子先跟六叔商量。”

“對了!象這些摺子最好交議。”

於是當天就把邊寶泉的摺子交了下去,第二天奉侍慈安太后召見軍機,第一件事也就是談這個摺子。

“保案當然要撤消。”恭王說,“至於不言祥瑞,下一道明發,通飭各省就是了。”

“永定河決口怎麼說?”皇帝問道,“何以不見李鴻章奏報。”

恭王心想,一奏就要辦賑,戶部又得為難,大婚費用,超支甚巨,再要發部款辦賑,實在力有未及。所以不奏也就裝糊塗了。只是這話不便照實陳奏,只好這樣答道:“那應該讓李鴻章查報。”

“這才是正辦。讓他趕快據實具奏。”

接下來是談內務府與戶部的一件糾紛,從大婚典禮開始籌備之日起,內務府就成了一個填不滿的貪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