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八九口徑;甲不可薄於十二寸,如用鐵面不可薄於十寸;船速不可低於十五里;吃水不可深於十八尺,這都是相度實情,期望快船能得戰艦之用。謀國如此,自覺不為不忠,而局外人橫加非議,實在令人灰心。”
“中堂謀國,有識者無不傾服。不過,言路上的傳聞,雖說空穴來風,到底也還另有說法。”
“什麼說法?”李鴻章張大了眼問。
“如無‘空穴’,何有‘來風’?”
李鴻章一愣,接著換了副沉著的臉色,“此言有味!”他說,“你聽到什麼風聲?”
“聽說駐德使館中人,另有信來。盛伯熙就接到一封,預備動摺子參李丹崖。”張蔭桓說,“盛伯熙的筆鋒,中堂是知道的,不動彈章則已,一動必不為人留餘地。”
“噢!”李鴻章問:“還有呢?”
“總還有人要藉此生風。據說,目前有一公論,‘定遠船質堅而價廉;鎮遠船質稍次而價稍漲;濟遠船質極壞而價極昂!’總而言之,照他們說,一船不如一船!”
“這些話是從那裡聽來的呢?”
“上海《申報》上就載得有。”
“局外人的浮議,未必可信。”李鴻章不屑地說,“好在李丹崖已經交卸回國,奉旨交北洋差遣,定、鎮、濟三艦,也快到大沽口了。是是非非,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是!”張蔭桓的本意是來報告訊息,原意既達,不必詞費,所以起身告辭。
李鴻章卻不願放他走。李鳳苞的毛病在李鴻章自然不是一無所知的,所以話雖說得坦然,心裡卻不免嘀咕,希望張蔭桓能替他想個化解之方。只是言語之中,袒護李鳳苞在先,一時改不得口,唯有先拿張蔭桓留了下來,再作計較。
“如果沒有事,你再坐一會……我還有話跟你談。或者,”他沉吟了一下說:“託你再去打聽一下,還有什麼人從德國寫信來?”
“是!我晚上再來跟中堂回話。”
※ ※※
從張蔭桓辭去以後,便是接連不斷的訪客。李鴻章本來是不想見的,但就這一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