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把它們都留下了。
他打算在下次和你會晤面談的時候,再把這些奏章拿給你看,聽聽你的看法,然後再做決定。
(三)
北漢運州王廷裡的這種建議之聲,透過各種渠道傳到了草原上的各族部落。
戎先人和吐蕃人都為之惴惴不安。
如今的漢軍騎兵,已經是東亞地區最為強悍的一支軍事力量,作戰能力之強,早已和當年你率領小股隊伍縱橫草原時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當年你二進草原,橫穿了勿吉人的地盤和越過丹巴沙漠時,就已經能給戎先人和吐蕃人造成相當的軍事困擾和軍事損失,那麼,今天你若下定決心,在打敗勿吉人之後,率領龐大的北漢新軍騎兵,轉頭劍指戎先人和吐蕃人,這兩族,幾乎是毫無疑問地都將面臨滅頂之災。
於是,各種應對的謀略都在草原上活躍起來。
勿吉人抓住這個機會,派出使臣到兩族去遊說,希望和兩族摒棄前嫌,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團結起來,聯合抵抗北漢騎兵的威脅。
戎先和吐蕃兩族自己也在考慮合兵抗擊北漢威脅和抵抗勿吉人排擠的可能性。兩族在常年和勿吉人的龍爭虎鬥中,多次吃虧,深覺勿吉人言而無信,兇殘狡詐,就算大敵當前,也絕不是可以放心合作的物件。和勿吉人合作,隨時有背後挨刀子的可能性。再說,若和勿吉人結盟,則意味著主動站到了和劉申為敵的位置,從此就只能和漢人誓不兩立。兩族覺得,現在兩族和劉申的關係,暫時還沒有到這個地步。兩族的共識是,與其讓勿吉人摻和進來,讓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倒不如我們兩族自己結盟,並吸引周邊更多的小部族參與,這樣,效果和與勿吉人結盟也相差並不太遠,而且更加安全。
和漢軍也多有交戰的歷史,同時也有友好貿易歷史的西貝人,一部分參與了草原上的各種力量的合縱聯橫外交,一部分則保持騎牆觀望,對哪一邊也不得罪,藉此草原各部族紛亂擴軍備戰之際,趁機大做兵器和藥物等戰備物資的買賣,先發一筆橫財再說。
西貝爾人的大發橫財,刺激了更多周邊各國各族的商隊冒險深入草原,以求厚利。
其中有一部分部族在打算投靠北漢新軍,協助北漢新軍謀求在草原上的領土和經濟利益,從而能在草原勢力的重大重組過程中,分得勝利者的一杯殘羹,並自保不陷落在幾大部族的錯綜戰事當中,成為無辜的弱小犧牲品。
各種政治、商業力量的加入,使得草原上的各種勢力更加活躍,形勢發展更加瞬息萬變。
所有的人,都在看著運州的王旗,將會朝著哪個方向飄動。眾部族都在等著劉申拿定主意,要不要擴大草原的戰爭規模,展開漢人和整個草原各民族的大規模決戰。
在草原地區,劉申的政治決策的影響力和重要性,都事實上超越了勿吉的烏林登木汗王,成為決定草原命運的強勢君主。草原大汗王的氣勢,已經隱隱呼之欲出!
這正是當年老漢王夢寐以求想要實現,但卻沒能真正實現的政治理想。
你已經兌現了你在燕塘關城牆上對劉申的承諾。
你已經成功地去除了北方草原上高懸在漢地人民頭上的那把利劍。
你甚至做得更加成功!
現在情況完全反過來了。你已經做到了,將北漢騎兵的吉諾彎刀,雷霆萬鈞地高懸在草原所有部族的頭上。
草原各族看著勿吉人的烏林登木汗的眼色過日子的時代,不知不覺中,就一去不復返了。
第三百六十章 坦誠相見
(一)
劉申召見軍醫處的統領和眾醫官問話。
他說:“如實告訴我,他還有多長時間?”
劉統領回答道:“如果大將軍放棄一切塵勞,安心靜養,或者還能堅持兩三年。可如果像現在這樣一直勞乏不休,殫精竭慮,大概,看不到明年的冬天了。”
劉申震驚道:“什麼?只有一年半嗎?”
劉統領回答說:“這是最好的情況。最糟的,隨時都會。”
劉申閉上了眼睛。
他說:“不。不。我要救他。我會在全國找最好的大夫。天下之大,難道就沒人有迴天之術嗎?”
劉申情緒激動地說:“難道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束手無策嗎?”
左右皆沉默。
劉統領小心翼翼地說:“啟稟漢王,漢王恕罪。醫者,也只能治病,無法治死啊。臣等盡心竭力,或能減輕大將軍最後的痛苦。”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