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太平。
這就是你用一生為我演示的。(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章 兄弟情誼(上)
(一)
過繼承嗣的旨意下達後,皇四子在宮中的住宅即刻被內府兵丁團團圍住,全家大小都被圈禁在院中不得外出。
隨即,有內侍過來宣旨,要求他全家立刻收拾東西,當天日落之前必須從宮中搬出,由內務府派遣車輛,連人帶東西,全部運往嶺南王府。
旨意執行時那種肅殺嚴厲的氣氛,讓皇四子府中的許多女眷緊張到瑟瑟發抖。平素伺候的內侍宮女,一律不得帶出,都需留在宮中重新分配差事。皇四子一家頓感失去了左膀右臂,在惶恐和淒涼的心境當中,亂紛紛地各自收拾細軟和生活用具,由內務府的人搬上車子,陸續運往宮城外的嶺南王府。
全城的百姓,都眼看著車子一輛又一輛地從宮城裡出來,往嶺南王府的方向逶迤而去,不由得議論紛紛,大多數人都認為,是皇子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咎由自取,也有人認為劉申對皇子的處分太輕,竟然沒有人頭落地,也沒有全家抄斬或者流放邊地。不過,馬上就有人出來說,新朝方立未就,皇室就自己殺戮兒孫,人倫斷絕,大不吉祥,皇帝這樣的處置正是仁政的體現。話題也轉移到了你的身上。不少人唏噓故大將軍一生戰績輝煌,功業千秋光耀,身後卻沒有留下一兒半女,未免太過淒涼。還有人稱頌說,今上不忘舊恩,以皇子為崔家承嗣,實在是崔家的莫大光榮,說明今上對故大將軍的友誼是真誠深厚,經得起歲月流逝的考驗的,今上對漢軍的汗馬功勞,是銘感不忘的。
一時間,皇子承嗣故大將軍的事件,就成了街談巷議的熱點,還有不少文人墨客寫了許多的詩詞抒發種種感想。
與此同時,嶺南王府的僕役們也緊急收拾院落,佈置大小眷屬的住處,準備迎接第二代嶺南王崔承志的入住。由於庭院久閒無主,一切從簡,突然之間要入住這麼一大家子人,而且還是皇帝的親生兒子,怠慢不得,一時間收拾佈置起來,還真是措手不及,把舅舅選過來的管家和僕役們忙了個煙塵四起,汗流浹背。好不容易趕在日落之前,把府邸收拾得差不多了,於是,管家便率領眾僕役列隊在門口,等候恭迎新王一家的到來。
(二)
日頭終於偏西了。皇四子的住處已經搬得差不多空空蕩蕩了。部分家眷也由他的妻子帶領著,已經啟程前往新的住所。
皇四子留在最後一撥離開。
他一個人從前院到後院,走了一遍所有的房間,看著空空的櫃子和博古架,看著滿地的丟棄的雜物和垃圾,心裡感覺到格外的空洞和淒涼。
從他滿了8歲離開昭陽宮單獨居住在這裡以來,轉瞬已經過去了這麼長的時間。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已經那麼熟悉,成為了他生命中當然的組成部分,他從未想過會有一天,以這樣的方式倉皇離去。如今,所有的這一切都成為了過往煙雲,從今以後,他就不再是皇子,也永遠沒有資格再住在這座巨大的宮城裡了。這裡,已經永遠不再是他的家。他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有著另外的責任、另外的身份、另外的祖先和另外的未來。
他站在自己新婚的臥室裡,回想著妻子當年嫁過來,被封為皇子妃的情形,深深覺得對不起妻子兒女,也對不起妻子的孃家。
他又想起了在這裡伺候自己一家多年的內侍宮人們,想起他們自兒時起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忠心耿耿的維護,盡職盡責的規勸,如今倉皇一別,今生難再相見,心下萬般難捨,卻又不敢彼此傾吐惜別之情。自己離開之後,他們也不知道將來會流落到哪宮哪院,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劣行而遭到牽連歧視,不知道新的主人們會不會對他們好。這都是因為自己的失德惡行造成的。
他又想到那些跟從自己謀篡皇太子位的人。他深知,跟從自己謀篡皇太子位的那些同夥,不管現在有沒有遭到處罰,一個一個最終都不會有好下場,結局只會更加悲慘,想要求得一個自己目下的淒涼,也都渺不可得。
想到自己的一念不慎,就造成了這樣嚴重的後果,禍害了這麼多的人,他的內心充滿了痛苦和追悔。
正在他面對滿目悽惶,心情低落的時候,內侍管家小心翼翼地走過來,最後一次向他稟報:皇太子殿下駕到!
(三)
“他這時候過來做什麼?”崔承志悻悻地說。
內侍管家說,皇太子殿下並不是一個人過來的,他還帶來了宮中到了懂事年齡的諸位皇子和公主們。一行人目前正在前廳,等著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