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裡面的瑪爾斯神像姿態各異,面貌不同。
後來幾經戰火摧殘,到最後只留下了其中規模最大的那一座,也就是目前我站在裡面的這一座。
我走進這座廟宇的時候,就知道這不是你曾經所在過的地方,也不是我自己曾經停留工作過的地方。
空氣中懸浮著陌生的味道,沒有半點的溫馨和親切感。
經過打聽,果然這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座戰神廟了,這只是後來當地為了促進旅遊在原來戰神廟的所在地點重新修建的一個旅遊場景。但在這個新建的廟宇當中還是使用了一些從古老戰神廟中儲存下來的零部件,比如說,一些木樑,一些門環,一些雕塑,一些壁畫。
我在廟宇的後部走廊上看到了那些儲存下來的壁畫。
這些壁畫傳說是由那位東亞的女作家很年輕的時候在戰神廟的遺址中發現的,她憑藉直覺發現戰神廟骯髒破敗的牆壁後面藏著一些不為人所知的東西。在她的努力之下,有關方面終於搞到了足夠的資金、技術裝置和人手對那些牆壁進行了清除破譯。結果在牆上得到了那12幅後來經常被編入東亞歷史教科書的著名壁畫。
壁畫展現了傳說中的吉里迷戰役,證實了那個傳說是真實的歷史。
更為重要的是,它第一次展現了被傳說為戰神的那個年輕的將領作為凡人的真實面貌。
那位女作家親自參予了壁畫的整理和展現過程,並且全程記錄了這一重要的考古時刻。
陪同我參觀神廟的當地官員和當地商界名流熱情地向我介紹著這一切往事。
我在他們滔滔不絕的話語當中,一邊點頭,一邊注視著壁畫上你的面容。
他們還帶我去看了廟宇中新開闢的一個小陳列室,在那裡,我看到那位女作家的照片,她一生的主要著作和專欄文章,她對於這一發現的全程攝影報道原稿。我看到她的簡歷介紹中寫著:“她於77歲的生日那天,獨自前往野外尋訪歷史遺蹟,從此不知所終。”
那就是唯心一生的結局。
他們不知道,那個從前的女作家兼歷史學者,其實,就是從前的esabelle chen。
我兩次都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尋找到這裡來的。
我來這裡,就是為了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