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1 / 4)

小說:吉諾彎刀 作者:老是不進球

作者在書中說,現在已經是無戒的時代,因為根本無人持戒,所以,連破戒這種事情本身也都根本沒有了。在這樣無戒的時代,想要尋找持戒的人,反而顯得很可笑。這就像在大街上找老虎一樣,簡直是自欺欺人。

作者說,在這樣的時代裡,尊敬佛教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尊敬只是在形式上穿著僧衣、名義上自稱是僧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名字僧。

為何有名無實的僧人也值得敬重呢?因為他無論怎樣不持戒,功德也比我們在家人大。他每天穿著黃色的僧衣,手持佛珠在街上那麼一走,在公眾面前那麼一亮相,人家看到他的外型,意識裡就會出現一個念頭“喔,這是僧侶”、“喔,阿彌陀佛”、“喔,這是佛法”。他一出現,人家心裡自然而然就會想到佛法僧三寶,就會自然憶念三寶。這個憶念三寶的念頭,就會像植物的種子一樣,播撒在人們的心田,久遠的將來,如果外界條件齊聚,種子就會發芽,乃至長成參天大樹。這顆小小的種子,將會成為人們久遠之後的成佛前因。人們將會因為今日播下的這顆種子,而最終成佛,成佛之後又普度無量眾生。

最澄大師說,出家人,他就憑這個出家眾的外形,就能在無量久遠的時間之後,成就無量無邊的眾生,這個功德,絕對不是在家人所能比擬的。所以,就算他不能精嚴地持守戒律,就算他只是名義上的僧侶,他的功德,我們也不可以小覷輕視,宜當心生敬仰。

最澄大師說,儘管只是形式和名義上的僧侶,但也總比連形式和名義也不願意去做的人要強一點吧。

讀了這段話,我頓時心生慚愧。最澄大師的這段話,好像就是針對我的自大驕狂之心來說的啊。

原來,出家的功德有如此廣大啊。

這是我第一次瞭解了出家人的大威德所在。

(三)

在聖眾來迎寺拜謁的時候,逸晨先生和我談起古代的帝后。

他說,按照佛教的觀點,能來這個世界上做皇帝皇后的人,在無量的前世當中,都是積累了廣大福德的人,其中,還有不少是修行得道者返身再來的。

日本一直有一種傳說,認為古德女天皇時代的攝政太子聖德太子,就是中國的南嶽慧思和尚,也就是智者大師的老師,返身再來的。因為前世是高僧,所以這一生從小就表現出超凡脫俗的智慧和柔軟深厚的慈悲,一生始終在日本推崇佛法,依據佛陀的教會治理國家,深受民眾愛戴,以致於有一段時間其畫像都被印在日元的鈔票上。

逸晨先生覺得,嵯峨天皇的皇后,必定也是修行人再入凡塵。如果前世沒有打下修持的根基,今生絕對不會有這樣清醒和慈悲的言行。

他說,就算是中國隋朝的暴君隋煬帝楊廣,觀其言行,也不似全無來歷的。他說,楊廣的傳記中寫了一件事情:有一天,隋煬帝攬鏡自照,自嘲地說:“好頭顱,不知道將來是誰來砍掉它?”蕭皇后驚問:“陛下,為什麼說這種不吉祥的話呢?”隋煬帝回答說:“有什麼關係,人這一生,得意的、失意的、富貴的、倒黴的事情,都能逐一體驗一回,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逸晨先生說,就憑這個回答,楊廣雖是歷史臭名昭著的暴君,卻也自有他的氣派和意境,非是一般群氓可比。

他又舉了清朝順治帝為例。順治皇帝出家前,曾寫了一首偈語,向朝野表明心跡,說明他為何要棄帝位而出家。

偈雲:

“榮華猶如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閤眼蒙又是誰?

不如不來亦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意,何日清閒誰得知?

世間難比出家人,無牽無掛得安閒。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逍遙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屢世種菩提。

雖然不是真羅漢,也搭如來三頂衣。

兔走鳥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

禹開九洲周伐紂,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