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如入無人之境,晝夜急行,直奔寧遠。
面臨後金軍隊的大舉進攻,袁崇煥心中也開始忐忑不安,此時寧遠的守軍不滿兩萬人,與後金部隊相差近乎七倍。然而局勢雖然非常不利,但城卻必須守下來,如果寧遠失守,遼東便徹底地葬送了。在這種情況下,袁崇煥上疏朝廷:“本道身在前衝,奮其智力,自料可以當奴。”從這句話來看,袁崇煥的心裡其實是沒底的,“自料可以當奴”也就是說,自己覺得能夠抵擋,潛臺詞就是,事實到底怎麼樣那就沒譜了。而這樣死守,如果城破,守將必死,因此從奏疏來講,袁崇煥當時確實是做好了力戰而死的準備。
後金部隊西渡遼河之後,長驅直入,正月二十三日穿過寧遠城東五里處的首山與螺峰山之間隘口,兵抵寧遠城郊。努爾哈赤命離城五里,在連線寧遠與山海關的大路上安營佈陣,並在城北扎設統帥大營。在發起攻城之前,努爾哈赤釋放被擄的漢人回寧遠城,向袁崇煥傳書招降:“吾以二十萬兵攻此城,破之必矣!爾眾官若降,即封以高爵。”對此袁崇煥回答道:“汗何故遽加兵耶?寧、錦二城,乃汗所棄之地,吾恢復之,義當死守,豈有降理!乃謂來兵二十萬,虛也,吾已知十三萬,豈其以爾為寡乎!”
斷然拒絕努爾哈赤誘降之後,袁崇煥命令從福建跟隨而來的炮手羅立等人向城北後金軍大營施放西洋大炮,“遂一炮殲虜數百”。後金軍隊見炮火猛烈,己方完全沒有還手之力,於是只好將大營移到城西。努爾哈赤見袁崇煥既拒不投降,又發炮轟擊大營,登時惱羞成怒,立刻命令準備攻城器械,決定次日進攻寧遠。
◇BOOK。◇歡◇迎訪◇問◇
第58節:奈何江山唱晚(58)
正月二十四日上午,寧遠大戰正式打響,後金部隊以戰車為掩護,步兵、騎兵蜂擁而出。努爾哈赤又命弓箭手萬箭齊發,企圖一鼓作氣拿下寧遠。
但讓努爾哈赤感到詫異的是,寧遠的守軍與之前遇到的敵人大不相同,雖然人數不佔優勢,但卻訓練有素,而且武器非常先進,寧遠城樓高大巍峨,後金部隊的箭矢射到城樓時基本都是強弩之末,對城內的軍民並沒有太大的傷害。而明軍所使用的火器裝備威力巨大,且居高臨下,讓後金部隊吃盡了苦頭。經過幾個小時的進攻之後,後金部隊以大量傷亡為代價終於抵達寧遠城下,士兵們頂著炮火,用楯車撞城;冒著嚴寒,用大斧鑿城。但明軍發矢鏃,擲礌石,飛火球,投藥罐,後金兵部隊雖然在城牆上鑿開高二丈餘的大洞三四處,短時間內對寧遠城造成了一定威脅,甚至還射傷了袁崇煥的左臂,然而明軍的防守卻依然堅定、有序,“火毬、火把爭亂髮下,更以鐵索垂火燒之,牌始焚,穴城之人始斃,賊稍卻。而金通判手放大炮,竟以此殞。城下賊屍堆積。”
就這樣,二十四日的攻防戰打了整整一天,城下堆滿了後金部隊的屍體,過程雖然險象環生,寧遠城卻依然巍峨挺立。
正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不甘心失敗,於是指揮部隊再次全力進攻。而袁崇煥則以火器大炮為主要手段,“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後金部隊雖然拼死進攻,但卻沒有絲毫的收效,“其酋長持刀驅兵,僅至城下而返”。
這一天打下來,努爾哈赤再次以失敗告終,兩天大仗,人死了不少,但便宜卻一點也沒佔著,於是只好鳴金收兵,退到西南側離城五里的龍宮寺紮營。
正月二十六日,後金部隊繼續圍城,明軍依舊以從荷蘭進口的紅夷大炮為主要武器。努爾哈赤無計可施,眼見攻城無望,只好改變進攻策略,命武訥格率領部隊穿過冰原,進攻明軍的後勤基地——覺華島。
寧遠一戰,對於明朝和後金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明朝來說,此時朝政一塌糊塗,皇帝像個木匠,權臣是個太監,正人君子非死即傷,但單論遼東而言,雖然主將高第是個窩囊廢,卻畢竟還有袁崇煥、祖大壽等能戰的一線指揮員。這批一線指揮員是非常重要的,寧前道袁崇煥完全可以說是一位力挽狂瀾的傑出將領。雖然寧遠一戰並非大兵團的千里對決,只是一場守城之戰,但袁崇煥指揮得當,充分利用了己方武器上的優勢,以逸待勞,利用了敵人急躁進攻的漏洞,進而獲得勝利。從這點來說,這次戰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守城戰役中,寧遠部隊數量雖然有限,但袁崇煥卻有效地將兵力集中,與麾下的將領如總兵官滿桂、副總兵左輔、參將祖大壽等人配合默契,上下同心,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而作為文官出身的將軍,袁崇煥也很善於捕捉士兵的心理,他“刺血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