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甄臻就跟孟華說起這事:
“你嫂子做事挑不出一點差錯來,她一直唸叨著說要在你臨走之前,讓你吃頓好的。我尋思著就吃餃子吧,你嫂子包餃子好吃,你去了京城也吃不到家鄉這味了。”
外面的菜再好吃那也沒有家鄉口味好,不然怎麼有家鄉的味道呢?
孟華知道他孃的意思,這是在提醒他別忘本。
都說長嫂如母,焦蕙蘭這個大嫂嫁過來後對他真沒得說,哪天家裡有好吃的,他要是不在家,大嫂寧願自己不吃也要給他留一份。
娘是要他記得大嫂的好,將來大嫂過得不好,他這個當小叔的有能力也要反哺一二。
“嫂子對我的好,我都會記得的。”
甄臻見他一點就通,也就放下心來,把準備好的學習用品都給他了。
孟華沒想到娘偷偷備了這麼多,娘雖然看著對他嚴厲,愛卻一點沒少,知道他要去京城讀書了,背地裡肯定沒少惦記,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他離家讀書後,娘千萬別想他想的睡不著才好。
孟華出去讀書是大事,鄰居們也都陸續送點東西來的。
雞蛋、本子、墨水、青菜什麼都有,張翠花別出心裁給他織了一副半截手套。
甄臻提出改良意見,叫她在手背上用毛線織個蓋子,怕冷時蓋在手上,用小紐扣一扣就暖和了。
張翠花當她面就嘀咕上了,說送禮物你還挑三揀四的,全天下也就你甄桂芝能做出這種事,卻到底罵罵咧咧把手套拿回去加工了,隔日就把新手套送來了。
甄二哥和甄二嫂也騎著腳踏車來了一趟,送了一支鋼筆好一盒墨水過來。
孟華:“謝謝二舅。”
甄二哥是老教師,他挑的鋼筆都是最好用的,孟華蘸了墨水在紙上寫了幾個字,果然非常順滑,是用了心思的。
甄二哥就不高興了,“自家舅舅送東西,說謝謝就太生疏了。”
“應該要謝,讓孩子學會感恩不是壞事。”甄臻說。
孟華要上大學了,甄二哥比誰都高興,他一直盼著甄家能出個大學生,孟華雖然姓孟,那也是他外甥,外甥混得好,舅舅臉上也有光。
甄家別的人就沒這麼高興。
甄大哥和甄大嫂一早就聽到訊息,回家就告訴了甄老太,甄老太自然談不上高興,孟華可是外孫,不同姓就是外人,只有甄大寶能考上大學,她才會真的高興。
“那小蹄子有什麼好事也不知道想著孃家,要不是我家大寶年紀還小,我非要叫她推薦大寶。”
甄大嫂雖然疼這個孫子,卻也知道孫子不是這塊料。
“早知道孟華能上大學,咱們就不和小姑子鬧那麼僵了,聽說老二一家都去了呢。”
“提那殺千刀的幹嘛,我算是白生了這兩人。”
不過孟家人都覺得挺光榮的,張巧紅和周淑芬也都送了點實用的小東西來,價格不貴,心意到了就行。
孟大嫂送了條棉褲過來,是按照孟華的尺寸做的,她心靈手巧,褲子樣式雖然不洋氣,但褲筒不寬大,比普通棉褲顯瘦,孟華竟然收下了。
甄臻又跟她聊起孟麗的事。
孟大嫂說:“虧得你給她出頭,人家聽說周長勝那種德行,又有醫院的檢查證明在,有不少人想給孟麗說媒。不過條件都不太好,一個死了老婆,一個是28的老光棍,一個臉上有個痦子,我都沒瞧上就別提孟麗了。”
28就老光棍了嗎?有痦子在後世也能做鐳射的,不過在這年代確實條件都不算好,甄臻聽得直搖頭。
“不急,頭一次就是太心急,沒了解清楚就結婚了,這次一定要讓孟麗擦亮眼睛。”
孟大嫂直說當初該聽甄臻的,遲幾個月再結婚,不過現在說那些已經晚了。
週末孟麗回來,還特地上門看甄臻了,人還挺客氣,給甄臻帶了一包桃酥。
“那個蔣東平有沒有聯絡你?”
孟麗紅著臉說:
“聯絡了,我們天南海北聊了很多,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發現我們倆都想買個大房子。”
甄臻沒想到她還有這志向,如今房子是稀缺物品,以分配為主,很多單位職工一家七八口擠在狹窄的筒子樓裡,一輩子都在等單位分配一套大房子,可房子哪是那麼容易得到的?
分房是有指標的,有關係的人永遠靠前,尋常老百姓只能能等剩下的,有些人家從爺爺結婚等到孫子結婚,也沒等到一套大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