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溝裡摸了螃蟹、魚蝦回來。
三個兒子還好點,這兩個兒子怎麼又掐起架來了?
不過甄臻坐享漁翁之利,也就觀架不語了,笑呵呵誇了孟二勇幾句,繼續做她的端水大師。
晚上蒸了十六隻螃蟹,燉了蹄髈肉,燜了河蝦。
帶殼的水產其他人都不愛吃,覺得麻煩,不稀奇。
他們吃的主要是蹄膀肉,只有甄臻和大丫認真吃螃蟹。
甄臻特地給公婆送了一盤蹄膀肉過去,這蹄膀肉煮的糯而不肥,瘦肉煮的稀爛,很容易脫骨,孟老太和孟老太爹牙口不好,吃起來也毫不費勁。
老倆口吃得一臉滿足,就覺得老二家的太會吃了,哪怕是不稀奇的菜,由她手裡做出來,都叫人恨不得把舌頭給吞了。
孟老太也不是白吃的,山上板栗陸續熟了,孟老太去山上撿了不少回來。
她知道甄甄是個懶婆娘,這種活兒是不愛乾的。
乾脆給兒媳多帶了一大筐,還有幾個自家樹上結的柿子,也拿了半框子叫孟大國一併帶回去。
秋收這段日子村裡人累得夠嗆,大國就快被曬成黑炭了,二勇也累得不輕,因為人手不夠,焦蕙蘭和陶愛紅也去幫忙了。
家裡孩子就甄臻在帶。
早上她煮了一鍋豬食喂家裡的豬,喂完豬就喂小娃娃,兩個小娃娃嗷嗷張嘴等著她投餵,乖乖巧巧,很有眼力見。
那樣子跟小豬沒一點區別。
甄臻拿著個奶瓶,這個喂完喂那個,給二丫和三娃都餵了點果泥。
後世不到五個月的孩子是不會喂果泥的,不過這年頭養孩子可不是照書養,其他家幾個月的孩子吃不飽的多著呢,也就她家孩子既有奶粉又有果泥的。
見三娃消化很好,甄臻也就這樣餵了。
喂完三個孩子她也就沒事幹了,又去端詳家裡的老母豬了。
家裡的豬養的不錯,體重那是蹭蹭往上漲,今年要到2月11日才過年,過年晚豬就能多養一陣子,殺豬時就能膘一些。
村裡每家都養豬,不過養豬時間不一樣,豬飼料也有好有壞。
不是每家豬過年都能出欄的。
雖然秋收後大隊裡會分糧會分豬肉,但以壩頭村的情況,交完公娘是真的不剩下什麼了。
一聽說孟家今年要殺豬,村裡人就提前過來跟甄臻預定,叫給他們家留一點,有的人家五斤,有的人家十斤,有的人家還要一點豬下水。
沒辦法,過年要走親訪友,有託關係的事也得這會給辦了,豬肉是硬通貨,帶去哪都沒人嫌棄。
村裡就孟家的豬能殺,孟家還把這豬養的那麼好,乾淨漂亮,膘肥體壯的,這豬肉吃起來肯定香。
這年頭殺豬的都是村裡人分了,偶爾會有外村人來買一點。
這種也算打擦邊球的,村裡人哪怕紅眼,也不敢明著去舉報。
你舉報人家,你家殺豬時要不要賣了?
被舉報後全村人都買不到豬肉,你家在村裡還有好果子吃?
就連李德成媳婦都一早來預定了十斤豬肉和五斤豬下水。
從前的小母豬已然長成老母豬,人怕出名豬怕壯嘛,豬一壯就得宰了,都說豬的智商高,甄臻也把它當寵物養了幾個月,還真不忍心把豬給殺了。
不過沒辦法,農村人自己捨不得吃都要給豬吃,一年到頭就這點盼頭,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也算是豐收的喜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