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甄二嫂騎車來家裡了
那四人倒臺後,甄大哥的事就得到了解決,現在已經回學校教書了,但是不知道副校長還有沒有的幹。
無論如何,甄二嫂都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能回去教書拿點錢過日子,就算安穩了。
甄二嫂這次主要是來拿衣服的。
焦蕙蘭如今是縫紉的好手,給家裡幾個孩子都做了不少衣服,加上甄臻買的那些,全村孩子的衣服加起來都比不上她家孩子衣服多。
孩子長得快,衣服沒等穿就小了,甄臻就想送一點給甄二嫂家的小孫子。
王玲1月份時生了個男孩子,甄臻送了豬蹄和紅糖過去,就跟甄二嫂說了這事,叮囑她一定來家裡拿。
甄二嫂也是知道她的,眼光刁又愛給孩子花錢,每次看到大丫她都直感嘆。
這才多大的孩子,就給做那麼多好衣服,用的還都是好料子,大人都沒這麼花錢的。
她就覺得孟家孩子的衣服好,哪怕是舊衣服也高興,再說這兩頭穿人舊衣服太正常了,農村人都說孩子要穿百家衣才好養活呢。
甄臻就把整理好的衣服都拿給她,裝了整整一大包,夏裝、睡衣、棉衣、毛衣都有,還都是半新的,有些衣服甚至連洗過的痕跡都沒有,可比市面上的衣服洋氣多了。
甄二嫂很高興,“太多了,家裡孩子都穿不完了。”
“也沒多少,有兩身是蕙蘭新做的。”甄臻道。
甄二嫂這次來也覺得焦蕙蘭變化很大,聽說焦蕙蘭在做衣服,她早就想幫焦蕙蘭宣傳宣傳了,以前礙於甄二哥的身份,不敢跟人說這種事,如今甄二哥平反了,她也能給焦蕙蘭帶點生意了。
“幫我謝謝蕙蘭,要是沒有你們,我們都不知道這兩年怎麼過的。”
她這小姑子真是沒少接濟他們,去年還給他們送過幾袋米,雖說以前甄二哥也經常照顧這個妹妹,可這年頭懂的感恩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去年張翠花做鹹菜,甄臻也挖了點野生的雪裡蕻,切了蘿蔔叫她幫忙醃了黑鹹菜。
張翠花做鹹菜和辣醬的手藝不錯,甄臻就夾了點出來放在罐子裡,讓甄二嫂帶回去吃。
甄二嫂也沒拒絕,笑道:“回頭把罐子給你送來。”
“吃得好,下次再給你送去。”
甄二嫂過年時就給她送了些煎餅過來,說是她找人烙的,那煎餅味道不錯,親戚來往沒別的,就是吃吃喝喝,你家有好東西給我一點,我家有送點給你,來來往往的,人情味不就有了嗎?
甄二嫂剛走,孟招弟和程素就拿著書過來了。
微風徐徐,春光之下,兩個女孩沉浸於對知識的探討中,神色從容卻執著,有種令人心動的美。
“嬸奶奶,我們有道題不會,程素說選c,但我認為應該選b。”孟招弟說。
這是一道英文語法題,甄臻上初中時經常做,也是印象深刻,看一眼就給她們講解了一下。
“招弟是對的。”甄臻笑道。
程素抿了抿唇,“招弟進步很大,我再不努力就要被她趕上了。”
“胡說八道,明明你比我強很多,還說自己不努力。咱們下地幹活休息時,你都拿著書啃,這種精神讓我自愧不如。”
孟招弟很有危機感,她本來就比程素落後很多,哪怕很努力也只能跟程素持平,想要超越真是太難了。
這倆人之間的競爭一直是良性的,甄臻也樂於看著她們攜手進步,她笑道:
“以後要是有機會考大學,你們的對手是全國的初高中生,是被壓抑了很多年,卻一直沒有考大學機會的人。你們應該知道被困在黑暗之中的人,一旦窺測到天光,是多麼可怕,跟這群人競爭,你們的壓力可不小。”
可能是因為甄臻經常說高考的事,孟招弟和程素都覺得高考一定會恢復的。
聽完甄臻的話,倆人更有危機感了。
孟招弟回去時還從這邊拿了幾截沒用完的蠟燭,甄臻叮囑她要注意眼睛,也就沒說別的了。
今年不僅是甄臻沒怎麼去黑市,趙美蘭和她男人也保守了不少。
他倆本來還想偷偷乾的,結果她男人掐指一算,這位甄大姐已經好久沒去縣城找他們了。
以甄大姐的做事風格,估計是聽到了什麼風聲。
倆人瞎琢磨,決定先觀望著,等甄大姐重出江湖再一起幹。
這些事,甄臻是不知道的,她純粹是懶了一陣子。
她現在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