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他們要是敢不孝順,我第一個不答應。”
曹母憨厚地笑著,她跟男人說起過這事,自己的孩子都有不孝順的,更何況的是別人家的孩子呢?雖說認了幹爺爺幹奶奶,可他們壓根沒想過要任何回報。
老倆口都有國家養老,每個月到手的錢可不少,廠裡還時不時來慰問老領導,錢肯定是夠用的了。
閨女家又過得好,女兒女婿工資加起來一個月兩百塊,女兒公婆更是不得了,都是建國初期的老幹部,每人每個月津貼都是一百多。
一家四口拿工資,七七八八加起來有五六百,相當不錯了。
他們要補貼給外孫外孫女,閨女都是不要的,實在看不上他們那點錢。
>br />
會幫扶孟麗純粹就是緣分,就是喜歡大寶二寶,養這倆個孩子讓他們開心,這就夠了。
曹母憨厚,跟甄臻聊的倒是挺投緣的,甄臻進來時看到這小區附近有個廢棄廠房,就問起這事。
“是我們廠一個老同事家的房子,那房子好久沒修過,住人不大行,老倆口就搬去別地住了,這房子就一直空下了。”
甄臻也是在為以後做打算,京城那邊沒戶口短期內是去不了的,就是去了住房問題也很麻煩,估計要等過倆年政策完全放開才能過去,她就想先在縣城開個鋪子,把家業先做起來再說。
她打算把縣城當成自己的發家地,用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
甄臻聞言也就有數了。
今年孟華畢業了,年中來了一次電報,說那邊有事在忙,今年暑假先不回來了。
電報裡還囑咐孟招弟和程素好好讀書。
孟大國就覺得他弟弟肯定是在京城受委屈了,否則也不至於連個路費都拿不出來。
至於好好讀書那幾句,就被孟大國認為是無關緊要的客氣話,可甄臻卻盯著電報看了許久。
這三兒子看來是混得不錯了,至少是有了一個知道重要訊息的渠道,是聽到風聲要恢復高考了,才會特地提一句,否則以他打電報的風格,那是多一個字都沒有的。
程素和孟招弟看到電報後,讀書更刻苦了。
今年甄臻栗子照收,也收了不少冬棗。
農家種的棗子個頭雖然沒有後世打膨大劑的棗子大,吃起來卻挺甜的,她把冬棗洗乾淨,在冬棗外頭劃了幾條線,再用筷子把棗核給去掉。
把冬棗放在鍋裡煮軟乎了,瀝乾水分後,再在鍋裡倒入水、冰糖和白糖,小火慢煮再撈出來風乾。
甜味沒把貓招來,倒是招來了幾隻小饞貓,大丫捏了個放入嘴裡,眼睛都亮了。
“阿奶,蜜棗好好吃。”大丫覺得阿奶會變魔術,天天都能變出好吃的來,其他孩子都羨慕她有個這麼好的奶奶,大旺還說想給她做阿奶做孫子。
“阿奶好膩害哦。”二丫說。
“阿奶做什麼都吃。”三娃說。
“好吃好吃。”四丫說。
甄臻一人給了兩顆蜜棗,其餘的叫孟大國踩著梯子放到笸籮裡風乾。
半軟半硬的時候當蜜餞吃是很美味的,風乾後又可以儲存一年,也難怪孩子們都這麼激動。
焦蕙蘭也嚐了一下,“娘,您做出來的零食,就沒一樣不好吃的。”
焦蕙蘭說的也是真心話,她婆婆真是萬能的,會做生意會做零食,還會管家管孩子,別人家都說孩子多亂糟糟的,看她家四個孩子,從沒覺得難管過。
說到底就是婆婆會訓娃娃,這不,娃娃剛吃完零食就排隊去漱口洗手了,衛生習慣好的不得了。
陶愛紅捏了幾個蜜棗,簡直甜到心裡去了,往常包粽子用的蜜棗都不如她婆婆做的好吃。
陶愛紅別的不承認,她婆婆的能耐她是服氣的,回屋還跟孟二勇說:
“以前怎麼沒聽說你娘會做這麼多吃的?”
她嫁過來前,婆婆名聲可差了,怎麼忽然就變這麼能幹?
孟二勇被他問的一愣,以前他娘是名聲不好,可那都是村裡人不懂,他娘一向是這麼深藏不漏、秀外慧中、溫柔賢惠,散發著母性的偉大與光輝的。
陶愛紅琢磨道,“你娘是什麼時候變的?”
“也就你嫁過來前後吧?”孟二勇就覺得他娘以前的壞形象,都是故意營造出來的,這就是做人的智慧。
陶愛紅尋思著以前她公公能賺錢,她婆婆可不是混吃等死,誰都不放在眼裡嗎?後來公公犧牲了,婆婆被趕鴨子上架,這才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