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傳到鄉下了,一早就有不少趕集的老鄉來買東西。
雖說老鄉買東西單價低,可聚少成多不是?
有些老鄉穿的破舊,進門見店裡裝修這麼好,擺放整潔乾淨,簡直比進了供銷社還緊張,生怕店家跟供銷社的同志一樣,鼻孔朝天。
可人家不僅沒有任何看不起,還主動拿東西給他們試吃,不買也不會給你臉色,永遠帶著微笑,簡直是把他們當成玉皇大帝伺候了。
這些老鄉回去就免不了跟人說,城裡剛開的這家食品店,真不一般,賣個瓜子都擺放的那麼好,地拖的能當鏡子照,老闆娘和氣生財,店裡生意好的不得了。
現在城裡人都愛去這家店。
口碑傳開了,生意自然就越來越好了,看著不斷飆升的生意,甄臻心情自然是不錯的。
下午孟大國過來拉電線,這也是甄臻的意思,想早些給店鋪通電,暑假過年要是人多,晚上可以開晚一點。
蠟燭到底不方便,也傷眼睛。
“娘,通電太費錢了,不如省點。”孟大國還是老思想,覺得沒必要浪費電費。
這年頭通電都要交錢的,電費也貴,這錢都夠孩子上學的了。
家裡雖然賺得不少,可架不住人口多,日常開銷就是筆不小的開支呢。
“該通還是要通的,開店倒是次要的,主要是大丫現在上學了,晚上點蠟燭寫作業太傷眼睛,通電就好多了。”
焦蕙蘭端著山芋幹出來曬,“娘,你也太寵孩子了,誰家孩子不是這麼過來的?有蠟燭點就不錯了,咱老家那些孩子,連蠟燭都沒有呢。”
陶愛紅直點頭,“就是,有多少作業天黑前寫不完?”
這年頭作業確實不多,家長又不管教,還真沒有把孩子的作業當回事的。
至於護眼的說法,那更是沒有的。
不過農村孩子學習不緊張,整天在野外跑,太陽曬得多,還真沒多少近視的。
放眼壩頭村,就兩個知青戴眼鏡,其他人視力都不錯。
甄臻卻堅持要裝,沒電實在是遭罪,空調暫時是不想了,現在的空調製冷效果一般不說,價格還貴,一臺要三千多呢。
風扇還是買得起的,她早就想買兩臺電扇回來了,不然這夏天真不容易過。
當然,要是能買臺電視那就更好了。
賺錢不就是為了享受嗎?有電扇沒電扇,有電視沒電視,那可是質的飛越。
甄一哥一家來看過他們,買了兩塊錢的東西,甄臻是不收錢的,可甄一哥堅持要給,王玲也給她帶了幾個顧客過來,這一家子做事也是講究的。
週末時,甄臻回家收拾幾樣東西,正好看看她的小菜園。
這幾天菜園子一直是孟老太在澆水,孟老太照顧園子很細心,經驗一套一套的,可種地的快樂不就在於自己種嗎?
別人照顧的再好那又有什麼意思?
甄臻摘了一筐子黃瓜,一筐西紅柿,一盆絲瓜和茄子。
張翠花又給她一罐子鹹菜。
她就喜歡搗鼓辣椒醬和鹹菜,這次用瓜條醃製的辣鹹菜,好吃到讓人流淚。
甄臻嘗過真覺得不錯,“你這做辣醬的手藝可真了不得,不拿去賣可惜了。”
張翠花原想去縣城給鋪子捧捧場的,奈何這段時間農忙,她一直走不開,再加上她那個女婿時不時就要來家裡鬧一場,她一步都不敢走,生怕閨女被人欺負了。
張翠花笑笑,“我這手藝哪拿得出手,有幾人願意花錢買辣椒醬的?”
“怎麼沒有?照你說,也沒人願意花錢買瓜子,買板栗?告訴你吧,城裡人沒地方搗鼓這些東西,只能花錢去買,可供銷社賣的東西就那幾樣,那種雙職工家庭,手裡有點餘錢的,可不是願意買點吃的當零嘴嗎?辣椒醬更是這樣,有喜歡吃辣的就願意買。”
本地人口味重,都愛吃辣,以甄臻的口味來看,張翠花這辣椒醬一點不比前世那些辣椒醬差,拿去賣肯定能賺錢的。
張翠花聽她一分析,直點頭,“不瞞你說,我也想多賺點錢,一來是兒子到了說親的年紀,一來是我這閨女離婚了,我總想多賺點把她安頓好才行。”
宋小玉也到了要說親的年紀,可惜長得不好看,一直沒有合適的人家。
大女兒又這樣,張翠花也是愁的很。
大女兒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嫁出去,這之前肯定是要一直住在孃家的,她倒是沒什麼,就怕未來兒媳婦說閒話,就想多賺點,家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