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買一瓶擦銅油。
(選自《三毛散文全編》,湖南文藝出版社1993年7月版)
第八章 山水的映像志(1)
山水之美,系乎文章。尤其在古代,人的出遊半徑很小,沒有比較,文人的一支筆起到了很大作用。再者,自古名山僧佔多,而宗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廣東地處僻遠,除羅浮山以道教聖地聞名,引起文人追捧,形成聚名效應;其他山水,往往等到廣東文化相對發達以後,才漸有聲名。這其中,除了發現,還有創造與建構。
歷代名家對廣東山水進行了精彩的描述。他們以精煉優美的語言,概括每處風景的特徵,至今使人想望而如置目前,激起人們對嶺南風光的自賞情懷。
沈佺期是武則天時期著名的宮廷詩人,與宋之問齊名,並稱“沈宋”。他的《峽山賦》是對清遠中宿峽、飛來峽一帶風光的描述,也是較早對嶺南風光有如此精美描述的成功之作。沈氏是六朝詩風、文風向初盛唐轉變的重要人物。這篇賦也非常有時代特色。抒情小賦,亦詩亦文,駢驪色彩較重,讀來朗朗上口。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是一種文化表現。《燕喜亭記》以韓愈及其朋友弘中對連州燕喜亭的喜愛,影響及於當地士民,以為家鄉山水甲於天下,正是文化之妙。今日山水名勝,多有以人文而勝。在山水旅遊日益發達的今天,如何處理山水與文化的關係,既是有司之事,也是每一個旅遊者的文化素質的反映。
羅浮天下名山,古來記述頗多。屈大均文章,既述其歷史、傳說,又描其態勢、�